Page 68 - 毕节地区通志(卷九)
P. 68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地跟踪考察,接待来访员工107人次,帮助解决79人的劳资纠纷,考察32个用工企业用工条件,
配合处理26名生病员工和2名死亡员工有关问题。当年,全地区共输出劳务人员3.24万人次,是
省下达任务的115.6%。1998年,地区劳动局牵头,组织县、市劳动部门人员赴新疆考察,并由
赫章、威宁、金沙县和毕节市组织富余男劳动力198名到新疆农八师132团务工。1999年,毕节
地区驻深圳宝安工作分站考察8个厂家,采集用工信息;协助各县市安置外出员工1250名;结合
信访接待,协调处理各类纠纷44起,外出务工人员稳定率95%以上。2000年末,全地区累计外
出流动务工人员50万人。2001年起,区内原有乡镇企业受市场经济严重冲击,经营不景气,迫
使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区外转移。2001年,外出务工4.09万人,其中组织输出9394人,占外出务
工人员的22.97%。2002年外出务工人员7.02万人,其中组织输出1.22万人,占17.41%。2003年外
出务工人员7.60万人,其中组织输出1.05万人,占13.78%。2004年10月后,毕节地区将向外输出
农民工(含进城农民工)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和政策咨询,免费提供职
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开展劳动力市场整治,重点打击职业介绍领域
内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欺诈行为,同时加强民办职业中介机构规范管理。11月26日,地区劳动
力市场在毕节市区麻园大道劳动和社会保障大楼三楼落成,落成当日举办首次招聘会,广东、
福建、辽宁、上海及贵阳、毕节等地28家单位入场招聘员工,286人与用工单位签订意向协议。
是年全地区外出务工人员7.14万人,其中组织输出9399人,占13.16%。2005年1月,中共毕节地
委、毕节地区行署决定成立毕节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会,重点研究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就
业的趋势及对策措施。是年3月15日,首批输出毕节市和赫章县39名人员前往福建省泉州从事工
艺品生产,前往广东从事服装生产。是年4月,中共毕节地委制发〔2005〕8号文件,将劳务经
济明确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年6月8日,纳雍县为广东省江门市28户企业提供
5335个用工岗位在纳雍进行现场招工,月工资600~2500元不等,当日千余人应聘签订合同。是
年,全地区外出务工11.44万人,累计外出务工134万人,其中农村务工人员115万人,累计年收
入超1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增200多元。毕节市有17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或外出务工,
每年累计收入5亿元,5万多人的小吉场镇有1.3万人外出打工,每年通过邮局寄回的人民币近
2000万元,相当吉场镇年财政收入的20倍。
下岗职工再就业 1994年后,地区及各县劳动管理部门,参与企业改制方案的审查,把职
工安置工作纳入劳动保障工作职责,协助企业或改制领导小组抓好弱势群体的就业转移和生活
生产保障,开展下岗待业职业培训,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或转移就业。1998年8月3日,国家劳
动和社会保障部、经济贸易委员会、财政部等部门联合批发《关于加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管理
和再就业服务中心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企业下岗职工生活保障,作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
作。是年,全地区共有下岗职工2053名。2000年,全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将下岗职工再就业
各项指标分解到各县市,并提出具体实施意见。全年共筹集资金2212.99万元,其中省下拨1461
万元,社会筹资8.79万元,企业筹集141万元,为全地区8994名下岗职工和进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的4436名下岗职工,代缴社会保险费和发放基本生活费。采取以下措施促进下岗职工就业培训
和再就业:1.鼓励自谋职业或自发组织就业并给予政策上优惠;2.大力发展非公有制企业,
3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