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6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八)
P. 226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出《西南的春雷》。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地区黔剧团、大方县文化馆、金沙县文化工作
队、威宁自治县民族文化工作队分别演出《枫树湾》《不准出生的人》《伤痕》《于无声处》
《权与法》《深夜静悄悄》《神秘的古城》《新来的欧阳副官》《救救她》《赵钱孙李》《炮
兵司令的儿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话剧小品演出风靡一时,话剧《刘红贵相亲》
《金贵劝妻》均受观众青睐。
二 专业艺术团体
县艺术团体 1.黔西县文琴剧团。1956年5月2日成立。是年6~9月,赴织金、大定、毕节、
赫章、威宁、水城县演出。11月25日,省文化局、省文联安排剧团赴筑向省委、省政府领导及
省市文艺界作汇报演出。12月上旬,在省人民剧场公演并到省委党校、省军区等单位作慰问
演出。旋即,到安顺、镇宁、关岭等10县作巡回演出,殊受欢迎。1958年,在县内乡作巡回演
出,参加毕节专区文艺汇演。1959年4月,参加贵州省第一届文琴戏汇演。5月,剧团由集体所
有制职业剧团转为全民所有制剧团。6月,再次赴筑向省委、省政府领导和省、市文艺界专家
汇报演出《西厢记》《谭记儿》,省委书记周林、书记处书记苗春亭观看演出。8月28日,代表
贵州省地方剧种赴四川重庆、成都市演出。9月12~16日,在成都东风剧场演出《西厢记》《搬
窑》《嫁妆》,受到欢迎。10月中旬,在省政协礼堂为董必武副主席演出《三难新郎》《卓文
君》。1960年1月,赴贵阳参加贵州省第二届文琴戏汇演。6月,文琴剧团被评为全国文教先进
单位,女演员熊立芬代表剧团到北京出席全国文教卫生群英会。8月,转为毕节专区黔剧二团。
黔西县文琴剧团整理演出《搬窑》《三难新郎》《安安送米》《蝴蝶媒》《香莲闯宫》《借亲
配》《西厢记》《柳荫记》《三击掌》《王姣鸾》《双摇会》《玩月》《诈妮子风月记》《拉
郎拜年》《玉簪记》《绣襦记》《描容上路》。移植演出:《人面桃花》《牛郎织女》《萝卜
园》《茶瓶记》《潇湘夜雨》《凤还巢》《闹严府》《桃花扇》《孔雀东南飞》《杜十娘》
《望江亭》《李十娘》《百日缘》《荔枝换降桃》《搜书院》《葛麻》《三不愿意》《真假新
郎》《太君抗婚》《卖余粮》《金满斗》《小女婿》《两兄弟》《刘胡兰》《战报催春》《一
场空喜》。创作剧目:《炼铁炉开花》《嫁妆》《铁盔山》《小英雄除害记》《高原红娘》。
2.织金县文琴剧团。1956年5月成立织金县业余文琴剧团。是年下半年至1958年,在县内演出
《钗头凤》《百日缘》《三不愿意》《三家福》《借亲配》《刘海砍樵》;到纳雍县演出《萝卜
园》《进贡得瓜》《小姑不贤》。1958年6月,转为专业文琴剧团;12月上旬,赴威宁为铁道兵
部队、铁路工人和民工作慰问演出。下旬,参加专区文艺演出,演出新编神话剧《天上人间》。
1959年4月,参加贵州省首届文琴戏汇演,演出移植古装剧《人面桃花》。是年6月,转为国营剧
团。9月,剧团为赴织金视察工作的周林、苗春亭演出《赵氏孤儿》。1960年1月,参加贵州省第
二届文琴戏汇演,演出《埋香曲》《碧桃花下》《五娘剪发》。1956~1960年,共演出剧目80余
个,每年演出百场以上,1960年8月,与大方、毕节文琴剧团合并为毕节专区黔剧一团。
3.毕节县文琴剧团。1957年秋,毕节县文化馆以毕节城关文琴茶社为班底成立业余文琴戏
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