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9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八)
P. 229
第二十四篇 文 化
林》《吕布与貂蝉》《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打登州》《法门寺》《王宝钏》《群英会》《黑
旋风李逵》《楚汉相争》《碧玉簪》《逍遥津》《包公》《霓虹关》《锁麟囊》《玉堂春》
《长坂坡》《杨排凤》《红楼二尤》《孔雀东南飞》《打金枝》《白蛇传》《花木兰》《武
松》《樊梨花》《狸猫换太子》《御碑亭》《人面桃花》等61出;演出的中小型传统剧有《扫
松下书》《三击掌》《徐策跑城》《打严嵩》《三岔口》《贺后骂店》《岳母刺字》《钓金
龟》《古城会》《起解》《武家坡》《空城计》《定军山》《阳平关》《汾河湾》《清风亭》
《大登殿》《花田错》《快活林》《打渔杀家》《六月雪》《击鼓骂曹》《霸王别姬》《宇宙
风》《贵妃醉酒》《二进宫》《拾玉镯》《搜孤救孤》《昭君出塞》等129出;演出的新编历
史剧有《三打祝家庄》《戚继光斩子》《蔡文姬》《杨门女将》《唐知县审诰命》《杨乃武与
小白菜》《嫦娥奔月》等28出;演出的现代戏有《红军万岁》《刘胡兰》等4出,合计222出。
1964年演出294场。1965年春,随贵州省春节慰问毕节分团到水城、六枝等地慰问铁道兵部队、
铁路工人和民工演出。是年6~7月排练剧目参加全省革命现代戏汇演,演出《嘎山灭匪记》
《把关》《赶车》《把关》由省电台录音播放。11~12月分两队到织金、大方县演出。是年
共演出310场。1966年1月,再次参加贵州省春节慰问团毕节分团到水城滇黔铁路工段毕节、纳
雍、威宁、赫章、水城驻军和工矿企业作慰问演出,至6月,演出196场。1964年1月~1966年6
月,上演新编历史剧18出、现代戏27出。1966年7月~1976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剧团艺
术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10年共演出384场,年均演出38.4场,1975年演出最多,演出158场,
1971年无演出。演出京剧《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杜鹃山》《盘石湾》《铁流
战士》《三打白骨精》;评剧《收租院》;话剧《西南的春雷》。1977年后,恢复正常演出,
重排《八一风暴》,在毕节连续上演27场;排练其他剧目,在区内巡回演出。全年共演出104
场。1978年,剧团向泸州市京剧团学习现代戏《霓虹灯下的哨兵》,向遵义市京剧团学习新编
历史剧《杨八姐盗刀》,向贵阳市京剧团学习传统戏《白蛇传》,学成后在毕节演出,全年演
出156场。1979年,分别到大方、黔西、织金、威宁、贵定、龙里、都匀、独山、普定县和广
西南丹及四川叙永、古蔺、泸州共演出268场。1980年演出232场。1981年,分成两个演出队到
金沙、织金和四川古蔺、叙永、宜宾演出。1982~1983年,演出288场。1984年后,大多分队
到各县农村演出。每队带剧目20出,每场平均收入40~50元。每在乡下演出1场,地区财政先
补助40元,后增补至60元、80元。1984~1986年,共演出379场。1987年夏,应毕节地区行署邀
请,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来毕节讲学、演出,地区京剧团主要演员与关配戏演出《杨排
凤》《花田八错》《霸王别姬》《天霸拜山》《玉堂春》《十八扯》。是年,共演出100场。
1977~1987年上演剧目28出、新编历史剧和神话剧25出、现代戏12出。1988年后,清毕路剧场
租给人开舞厅,其后由开发商拆除修建商住楼,剧团无排练和演出场地,演出大幅下降,至
1997年后,每年演出多为60多场。1991年,排练《战冀州》参加全国京剧大赛贵州赛区比赛,
获中央电视台银屏奖,贵州电视台优胜奖。同获优胜奖的还有朱曼平表演的《扈家庄》,聂芹
表演的《卖水》。1992年,排练《断桥》《穆柯寨》《战冀州》参加贵州省纪念徽班进京200
周年展演,获好评。1994年,郑少普参加贵州省京剧代表团赴南非演出,在《闹天宫》中饰孙
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