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2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八)
P. 232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5.黔西县民族文化工作队。建于1986年7月,文工队立足本县,以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为
宗旨,深入基层进行文艺演出。1986~1989年,送戏下乡20余次,参加民族节日活动10余次,
演出节目50余个。1989年,财政不再拨款,1990年撤销。
6.纳雍县民族文化工作队。建于1986年9月。经费由县财政拨付。文工队以本县区乡为演出
服务重点,亦担任县委、县政府指派的会议和接待演出任务。演出节目多为自编小戏、歌舞、
曲艺。根据民间舞蹈素材加工提炼的彝族舞蹈《搓子舞》参加贵州省首届艺术节演出获一等
奖。小戏《赶集路上》和歌曲《乌蒙晨曲》《情系高原》亦获奖。1991年,县财政停止拨款,
文工队解散。
县艺术团 2006年,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决定,各县(市、区)建立艺术团。之
后,赫章、金沙、大方、黔西、纳雍县和百里杜鹃管理区先后建立艺术团(歌舞团)。
1.赫章县夜郎歌舞团。2006年12月8日成立。有演职人员59名。2006~2009年,除完成节日晚
会、送文化下乡等演出任务外,还收集整理、加工编排彝族《铃铛舞》《婚礼》《阿哥阿妹一
起跳》《阿媚恳》和苗族《大迁徙舞》《矮桩舞》,苗族情歌组合《踩月亮》等数十个精品节
目和编创大型歌舞史诗《夜郎魂》,在地区和省乃至全国文艺赛事中频频亮相,并多次获奖。
2007年8月,《矮桩舞》参加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河北省文联在河北省秦皇岛南戴河举办的
中国民族民间文艺精品展演暨第五届南戴河荷花艺术节,获艺术节最高奖——“金荷花奖”。
同年,《铃铛舞》参加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获表演项目金奖。同年,《大迁徙舞》参
加“多彩贵州”舞蹈大赛全省决赛,获原生态组“铜鼓”奖。2008年,《铃铛舞》《矮桩舞》
受邀在广东江门举办的有48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参加的第三届“中国·江门华人嘉年华”活动
上表演,获优秀演出奖。2009年,《铃铛舞》在河北涉县举行的“中国首届女娲文化节”上获
“女娲杯”金奖 。同年12月,《夜郎魂》代表毕节地区参加在凯里举办的贵州省第四届民族民
间文艺调演,获优秀剧二等奖、优秀创作奖、优秀组织奖。
2.金沙县艺术团。2006年底成立。2007~2009年,除完成节日文艺晚会,送红下乡等演出任
务外,还参加了“多彩贵州”舞蹈大赛、“多彩贵州”形象大使选拔赛等文艺活动。2009年,
送戏下乡演出25场。
3.大方奢香艺术团。2007年成立。当年演出156场,2008年演出170场,2009年,送戏下乡演
出37场。
4.黔西水西艺术团。2007年成立。建团后,除参加县内节日文化活动及送文化下乡演出外,
还在中共黔西县委、黔西县人民政府举办的各项大型文化旅游活动中进行文艺演出。2009年,
送红下乡演出25场,参加黔西县油菜花节、杜鹃花节、中华布依西部民歌生态文化节、“中
国·贵州·黔西乌江源百里画廊旅游文化节”及“庆祝黔西解放60周年文艺晚会”演出。
5.纳雍“滚山珠”艺术团。2007年成立。2009年,排练《箐鸡舞》《搓子舞》和原生态苗族
敬酒歌等节目,演出20余场。
6.百里杜鹃管理区索玛花艺术团。2008年成立。2009年,送戏下乡演出15场;排练节目参加
贵州省农民艺术节演出,获优秀奖。
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