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0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八)
P. 230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悟空。1995年,与贵州省京剧团合排《水西遗恨》参加首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演出,获程长庚演
              出奖。1998年,剧团自筹资金修建210平方米的排练厅,并开办座演出,演出场次逐渐上升。

              2001年,全年演出145场,观众10万人次。2002年,演出149场。毕节地区京剧团的代表性剧目
              为新编民族历史故事剧为《水西遗恨》。是剧初名《水西轶事》首发于1989年《毕节剧作》第

              二期,后为《水西遗恨》,发表在1995年《贵州剧作》第一期。1995年,获全国第四届少数民
              族戏剧剧本孔雀银奖;1995年移植成京剧,由毕节地区京剧团和贵州京剧团合排,并由文化部

              下文列为重点剧目参加首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演出,获程长庚奖。1996年获贵州省“五个一工程
              奖”,贵州省第二届戏剧文学奖一等奖。
                   4.毕节艺术团。20世纪90年代后,地区京、川、黔3剧团存在人员老化、行当不齐、设备陈

              旧、艺术生产力下降问题。2001年,地区文化局拟《关于合并地区京、川、黔三剧团组建毕节
              艺术团的报告》呈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2002年12月31日,毕节地区机构编制委员会

              制发《关于组建毕节艺术团的批复》,同意将地区京剧团、川剧团、黔剧团合并组建毕节艺术
              团,为地区文化局下属正科级财政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明确毕节艺术团的工作宗旨是:创作演
              出优秀的曲艺、小品、舞蹈等节目,为观众服务。其业务范围为:(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

              文化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创作更多的舞台艺术作品,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的需要。(2)负责京剧、川剧、黔剧等传统艺术的整理加工与保护和创作演出。(3)负责艺

              术普及推广和舞台艺术作品演出。(4)负责艺术创作表演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核定毕节艺术
              团事业编制137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04名、党政管理人员20名、工勤人员13名。设团长1名,

              副团长3名;正副主任(队长)6名。2006年4月29日,地区机构编制委员会行文批复,毕节艺
              术团加挂毕节地区民族歌舞团牌子。2003~2008年,毕节艺术团除参与历年送科技、卫生、文

              化“三下乡”和进小区文艺演出及节日文艺演出以外,还参与有关单位举办的各种专题文艺演
              出。2004~2005年,共演出374场。
                   县民族文化工作队 1.威宁县民族文化工作队。1979年成立。由文化馆领导,开展演出活

              动。1980~1985年,演出198场,观众近8万人次。演出花灯剧《闹渡》《七姝与蛇郎》《隔河
              看亲》《墙头记》;现代剧《买鱼》《嫁妈》《抢娘》《她为什么死了》《闹春》《友谊酒

              会》《救救她》《姑娘跟我走》;歌舞《欢乐的彝家》《草海的春天》《欢乐的黑颈鹤》。
              1985年,改名为威宁县民族文工队。1989年贵州省民族民间艺术节,将反映彝族婚俗的《酒礼
              舞》安排在主会场演出。1990年,为县委、县政府的会议和礼宾活动举行文艺演出8场;配合

              科教电影制片厂、贵州省电视台拍摄科教片《南方的天然牧场》和电视片《乌江行》《撮衬
              姐》;参加地区和省举办的文艺赛事,月琴弹唱《普查春风遍彝家》分别获地区和省人口普查

              文艺调演一等奖,省电视台拍为录像播放;《手镯情》等4个小品参加地区个协文艺调演并获
              奖。1991年,贵州省第四届彝学会年会在威宁自治县召开。文工队参与组织大型广场团体操、

              铃铛舞方块队、规范舞表演和舞台文艺演出。之后,赴筑向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及
              有关单位作汇报演出。1992年,3省27县老年门球赛在威宁召开。文工队参与彝族大型舞蹈《乌
              蒙欢歌》表演。1997年1~8月,民族文工队配合县国税局作税法宣传,配合县文化局、文化馆



            316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