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八)
P. 21
第二十四篇 文 化
底,最大的一口井高2米,宽1.4米,深百余米,矿渣分布面积约500平方米。
威宁铜厂沟铜矿冶炼遗址 位于新发乡铜厂东南约1.5千米,清康熙年间开办,道光年间废
弃。现存矿井三口,多数矿井塌陷。部分矿渣被洪水冲走,现存矿渣堆积面积约600平方米。
威宁新田铜矿冶炼遗址 位于龙场镇克沟北,清康熙年间开办。遗址矿井基本塌陷,矿渣
堆积面积约2000平方米。
威宁清水河铜矿冶炼遗址 位于龙场镇长坪北约2.5千米,清康熙年间开办。现存古矿井三
口,井口高均为1.5米,宽1米,矿渣堆积约2000平方米。
威宁平街铜矿冶炼遗址 位于龙场镇平街西北约3.5千米,清康熙年开办,乾隆年间大旺。
面积约3000平方米,现残存矿井5口,井高均为1.7米,宽4.45米,有矿渣堆积。
威宁银厂铅矿冶炼遗址 位于岔河乡银厂南约1.5千米,清道光年间开办。面积约3000平方
米。1958年一度开办,1960年停办。矿井分布较密,新井、古井相互连接,现存古矿井34口,
最大一口井残高1.4米,高1米。
威宁回龙铜厂遗址 位于雪山镇建民三格,开办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面积约1000
平方米,现存废矿井3口, 高约1.5米,宽约1.3米。地面有矿渣堆积。
威宁哈喇河铜厂遗址 位于哈喇河乡发沙北,开办于清代晚期。面积约1200平方米。矿渣
堆积厚0.2~1.5米左右。
威宁红松铜矿冶炼遗址 位于哲觉镇瓦竹与红松交界处,开矿时间不详。残存古矿井一口
和矿渣数万吨。该遗址是研究古代铜矿冶炼技术的实物依据。
威宁二田坝铜厂遗址 位于麻乍镇二田(小地名:二田村五组),清道光年间(1821~1850)
开办,民国初期停办。面积约2000平方米。现存古井5口,最大一口高1.7米,宽1.4米。
威宁沙飞宜铜厂遗址 位于二塘镇明洞沙飞宜,开办于清初。面积约1万平方米,地面有矿
渣堆积。残井3口,其中1号井口高1.5米,宽1.3米。
威宁陆家坡铜厂遗址 位于么站镇岔河(小地名:陆家坡),明末开办,延续至民国末
年。包括采矿及冶炼生产。遗址分布面积约2000平方米。矿渣堆积厚0.1~1米左右。
威宁岔河铅锌厂遗址 位于岔河乡银厂西南约1.5千米,清道光年间(1821~1850)开办,面
积约3000平方米。1958年一度开办,1960年停办。矿井分布较密,新井、古井相互连接。现存
古井34口,最大一口残高1.4米,宽1米。
威宁兴隆铜矿冶炼遗址 位于羊街镇兴隆厂东北约2千米,乾隆年间(1736~1795)开办,
道光、咸丰年间处于鼎盛时期。面积约500平方米。矿渣堆积厚约0.4米。
威宁开厂铜矿冶炼遗址 位于黑石头镇四营西南约4.5千米开厂,清光绪年间(1875~1908)
开办,面积约1万平方米。今存矿井数十口,最大高1.3米,宽1米。该遗址为研究清代冶炼工艺
提供了实物史料。
金沙菜籽沟铜矿遗址 位于龙坝乡境内,开采于明朝。分布在小里、官田坝等村方圆数平
方千米范围,至今犹存矿洞20个。矿洞多开挖于半山腰坡度较陡的斜坡地,洞宽和高均从
1.2到1.7米不等,深度亦各不相同,有十几米深的,有上千米深的。因洞内挖掘多采用先缓
2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