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八)
P. 25
第二十四篇 文 化
类墓葬规模较小,圆墙直径在10米左右。有的墓葬周围砌石墙,中央用泥土填平。Ⅱ型:有椭
圆形大封土堆,其基部南北长45米,东西宽29米,封土墙顶部长27米,宽15米,高10米。周围
有3道石砌墙,南北有阶梯。石墙与封土堆间及石墙距离分别为2.5米、4米、3.5米。“向天墓”
乃威宁、赫章两地对此种墓的称谓,其实并非坟地。据唐樊卓《蛮书》、段成武《酉阳杂俎》
及明清时代相关文献记载,彝族古代实行火葬,“向天墓”应是火葬场所。据方国喻《彝族史
稿》称,其上限时代可追溯到东汉末。据《大定府志》记载,大定府知府黄宅中的《喻民二十
条》中明令禁止火葬,其下限时代应早于清代。1985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
单位。
赫章黑泥寨向天坟 位于妈姑镇九股。相传该墓是盐仓府土司家支留下的,墓葬由土石垒
砌而成,现仅存一个面积约314平方米的土堆。残墓呈圆形,残高0.4米,直径约20米。
赫章大坪子向天坟 位于珠市核桃村大坪子组西北约1千米的山顶上,现存石头砌筑的土堆
一座,整体呈圆形,直径约10米。中间建有墓室一座,墓室以粗加工的石条砌成,宽约1米,长
约5米,墓室底部以条石铺砌,高1.2米。墓室被盗掘,部分已垮塌。
赫章罗笔山向天坟 位于珠市乡核桃大坪子组西山腰上。现仅存圆形土堆一座,直径约8.4
米,圈石已毁,从散落在旁边的部分石头看,高约50厘米。整墓占地面积约25平方米。
赫章凉水井向天坟 位于铁匠乡三家寨后山平台上。坟上灌木杂草丛生,已被毁去部分,
残存部分有黄褐色疏松土壤覆盖,顶部向下依次有黄色土层及十余厘米厚的石块层和灰褐色疏
松土。该坟外观呈圆形,平均直径约8米,加上被毁遗迹,原直径应该在10--12米之间。坟顶有
挖掘痕迹。具有鲜明的特色,系彝族之望天坟。
赫章铁矿山向天墓 位于珠市乡七一和团结交界山顶上。封土完整,植被良好。墓直径20米。
三 石板墓
黔西青源石棺墓群 位于羊场乡青华棺冢坡和驾雾。两处占地共约1万平方米,均为石棺
墓。每座墓由6块石板组成:约1.8~2米长,0.8~1米宽米4块(棺底、棺墙、棺盖),两挡头石块
为0.6~0.8米见方,石块没有凿痕,均为就地取材天然剥离而成,厚约5厘米,无任何黏合剂,随
葬品极少,扰乱严重。据文献和有关权威人士分析,墓葬为当地世居少数民族墓葬。
黔西羊耳石棺墓群 位于沙井乡中大羊耳尖山。分布面积约1万平方米,均为石棺墓(由
6块石板组成:约1.8~2米长,0.8~1米宽米4块,即棺底、棺墙、棺盖;两头石块为0.6~0.8米见
方),石块没有凿痕,均为就地取材天然剥离而成,厚约5厘米,无任何黏合剂,随葬品极少,
扰乱严重。据文献和有关权威人士分析,墓葬为当地世居少数民族墓葬。
黔西化屋石棺墓群 位于新仁乡化屋基东风湖北岸。占地1万余平方米,长方形咄咄石板墓
层层叠压。1991年,因修电站抢救性发掘50余座,出土少量陶器。根据贵州其它地区类似墓葬
推测,应为苗族墓葬。
黔西新仁基石板墓群 位于新仁乡化屋基,分布于鸭池河北岸的大寨、水头寨、河头上一
2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