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1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81
第二十二篇 教育 科学研究
命”期间,师资培训工作一度中断。1975年下半年,毕节地区半耕半读师范学校改为中学教师
进修学校,恢复培训师资。至1988年先后培训初中教师2105人,培训教育行政干部83人。1972
年,贵阳师范学院在毕节师范学校举办中学教师训练班1期,培训语文、数学、体育科教师154
人。1977~1988年,毕节师专还举办短期培训班5期,共培训中学数学、英语教师160人。从
1980年起,全地区采取以下办法培训高中教师:各县选派教师到外地进修;动员在职教职工报
考大专院校;地区出资委托省教育学院代培;选派教师出国进修。是年,全地区选派200名高
中教师到省内外大学进修;316名在职教师考取大专院校;选派1人出国进修;地区委托省教育
学院代培90名本科生。1981年,地区将全地区8所师范学校调整保留4所,未保留的4所改为教师
进修学校,是年,5所县进修学校和4所师范学校,除培养师范毕业生6718名外,还培训在职中
小学、农(职)业中学和幼儿园教师1.21万人次;大方、黔西、金沙、织金、纳雍、威宁、赫
章县培训英语教师300人次,弥补英语教师的不足。1982~1985年,地区师范学校,分别举办学
制为半年的音乐、美术教师培训班各1期,培训音乐教师22名,美术教师30名,缓解中小学音
乐、美术教师紧缺的矛盾。1984年11月,贵州省中师广播函授学校建立,全地区万余名学历不
合格公、民办小学教师报名参加学习。1985年,毕节地区教育局与贵州省教育学院鉴定代培协
议,自1985~1966年学年起,连续3个学年,省教育学院为毕节地区培训两年制本科生150名。
1986~1988年,黔西、威宁师范学校和大方、纳雍、金沙、赫章县教师进修学校,先后招收成
人中师班学员260名,学制2年。招收对象为公办小学教师、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职工。学员
毕业考试及格发给中师毕业证书,享受中师毕业生待遇。1988年秋,地区智力支边办公室、民
进党中央聘请北京化工干部管理学院副教授、讲师各1人,在毕节教育学院举办高中英语教师培
训班,收23名学员受训1年,毕业考试合格,地区承认大学文化学历,享受本科文化待遇。1996
年起,全地区教师教育工作由学历培训逐步转向继续教育。是年,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在部分学
校试点,1997年全面铺开,教师每天练毛笔字、普通话、简笔画成为必修功课。是年,毕节地
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被评为全省一等奖,省教育厅两次在毕节地区召开现场会和观摩会。
2002年,毕节地区在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普通话等级测试培训的同时,开展骨干教师培
训,新教师上岗培训,英语师资短期培训,新课程通识培训。至是年,全地区5850名参加省中
师广播函授学校学习的公、民办小学教师取得中师毕业证书;3020名初中教师参加自考、函授
教育相沟通的学历培训,2800名取得大专文凭。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使
师资紧缺、学历合格率低的状况得到缓解。2005年,毕节地区教育局被省教育厅评为全省中小
学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单位,获一等奖。
整顿民办教师队伍 明清及民国时期,多以私人创办私塾,从教于私塾者称为先生,这些
先生应为最早的民办教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除有政府创办的公立学校之外,也有一定
数量由民众集体或个人兴办的民办学校,在这些学校执教的教师皆为民办学校老师。1981年,
全地区有民办教师1.82万人,其中初中民办教师494人,小学民办教师1.77万人,承担着全地区
三分之二小学教学任务。由于民办教师数量大,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影响小学教育
质量的提高。1981~1982年,毕节地区根据省政府关于整顿民办教师队伍的指示和要求,在全
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