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7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77

第二十二篇 教育 科学研究


            部,招生164名,不久将初中部与大关农中合并。1979年县拨款修建校舍,恢复初中部。1983年
            全校8个班,其中初中2班,学生共590人。至是年,化屋基民族小学共毕业小学生1049人,初中

            生202人。
                 威宁民族中学 1951年2月,毕节专署派刘贻祯、刘宗道赴威宁,在原贵州省立威宁中学旧

            址新办威宁初级中学。1956年增设高中部,招收威宁、水城、赫章县初中毕业生共1个班50人。
            1957年6月14日,贵州省教育厅批准改威宁中学为威宁民族中学。1981年,由教育厅确认威宁中

            学为省50年代命名的民族完中。毕节行署确认为地区重点中学。1988年,学校占地约76亩,校舍
            6005平方米。高中14班,学生696人,其中少数民族270人,占38.4%;初中11班,学生688人,其
            中少数民族247人,占35%;教职工180人,其中少数民族42人,占23.3%。至2003年,学校有教

            学班31个,在校生2087人,少数民族学生占43%,有教职工139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
            31人。少数民族教职工占教职工数的37%。学校有语音室1个,微机室2个,理化生实验室5个,

            有足球、田径、篮、排球运动场等。至2003年,为高等院校输送新生1000多名。2005年,学校被
            地区教育局评为“毕节地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示范学校”。2009年被贵州省教育厅评为“全省中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是全国民族中学教育协会常务理事校。2011年,学校有教学班58

            个,在校生4139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256人);教职工202人(少数民族教师56人),其中高
            级教师56,特级教师2人,一级教师48个。

                 大方百纳民族中学 1956年9月创办,当年招收初一新生50人,1957年9月20日,贵州省教育
            厅批准为大方县百纳民族中学。1958年,开展勤工俭学成绩突出,受地、县表彰。1960年,学校

            39名初中毕业生,参加毕节专区初中毕业生升学统考,获全专区语文、数学科第一名,受专署
            文教科通报表扬。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教学工作停滞,校产、书籍、花草林木损失

            殆尽。1971年秋开始招两年制高中新生1班,50人。1974年初中改为3年制,学校改为普通中学。
            1981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决定恢复百纳民族中学。1980~1984年,省、地、县共拨款20多万元,
            修建教学楼、教师宿舍,校舍、校风、校貌改观,多次受省地、县表彰。至1991年,学校有教

            学班18个,高、初中学生1006人,其中少数民族550人。是年,学生张连获贵州省高中数学竞赛
            三等奖。至1991年,已毕业高中生815人,初中生3019人,少数民族学生均占50%以上。






                                            第十一节 教  师





                                             一 教师队伍基本状况



                 清光绪三十一年至宣统三年(1905~1911),毕节、大定、黔西先后创办小学堂20所,有
            执掌、堂长和教职员74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大定官立中学改为大定官立师范简易科,
            次年先后兴办毕节官立师范传习所、毕节私立师范传习所、大定私立师范传习所,黔西师范传



                                                                                                           251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