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9 - 毕节地区通志(卷五)
P. 249
第十八篇 商业 贸易 金融业
商业、饮食服务业、建筑建材业、运输运销业的专业和经济联合体发展经济。凡是经营项目符
合国家政策规定,产品符合社会需要,有偿还能力者均可发放。贷款用途也从生产、生活费
用扩大到流动资金、生产设备等。1983年,农行毕节中支为支持两户开发本地资源,在威宁、
赫章、纳雍、大方4县试办贷款期限为5~10年的开发性贷款,支持2012户专业户发展林业、牧
业、渔业生产。1984年后“三户”贷款主要支持种植、养殖业发展以及食品加工、运输、商业
服务等行业。是年底,将该项贷款余额116万元并入扶贫贷款项目。
国营农业贷款 1953年起,人民银行先后对毕节、黔西、金沙县国营农场发放流动资金贷
款。1954年省农业厅、省人民银行拟定《贵州省国营农(牧)场放款试行办法》,规定贷款对
象,以实行企业化经营的农(牧)场为主;专、县级示范繁殖农(牧)场原则上不贷款,但确
有示范繁殖作用的,有还款能力的,经主管部门批准,可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公安部门所属农
场,专案报省人民银行审批后,可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期限1年,由主管部门担保。1959
年,对国营农场所需流动资金,银行不再贷款,所欠银行贷款由财政拨款还清。1962年,恢复
对国营农场所需生产流动资金贷款。贷款从严掌握,在出售农产品时收回。1980年,按照《中
国农业银行国营农业企业贷款试行办法》规定,国营农业贷款对象为经县以上领导机关批准设
立,实行独立核算,拥有定额流动资金的国营农业企业单位,主要举办设备贷款和流动资金定
额贷款。设备贷款期限1~3年,最长不超过5年,流动资金贷款最长期限不超过1年。1986年,
贷款支持国营农业企业推行承包责任制和举办职工家庭农、牧、渔场和农工商综合经营体制改
革。1988年后只收不贷。
集体农业贷款 1954年银行贷款帮助互助组添置农具、推广良种。1955年,设立农业生产
合作社贷款项目,解决农业生产合作社购买种子、化肥、农药资金困难。是年10月后,贷款种
类分基本建设贷款、生产费用贷款。基本建设贷款主要用于老社逐年增加设备的贷款为主,新
社着重解决一般生产资料困难。基本建设贷款期限3~5年,贷款数额一般不超过各社全年总收
入的10%~20%或历年所积累的公积金数。生产费用贷款期限1年内。1958年,农业贷款额度大
幅增加,当年全地区发放贷款2287万元,占农业贷款总额的98.7%。1961年,银行不贷农业基
本建设、农业机械等固定资产资金,年底贷款余额下降至632.4万元。较1958年减少15%。1962
年,农业贷款以生产队或生产大队为单位。贷款执行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支援为辅的方针。社
队购买牲畜、大型农业机械设备在公积金不足时,由国家财政拿钱,委托银行发放长期无息
贷款解决;对一般设备贷款、生产费用贷款,执行贷款与物资供应相结合的原则。1966~1976
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社队农业贷款主要用于农业学大寨。1977年底,全地区社队贷款余额
1925.6万元。1978年,社队农业贷款增拨农机专项无息贷款和小水电专项贷款指标358万元,支
持社队购买农用机械和兴修小水电工程。1980年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
单位解体。该项贷款有收无放。
乡镇企业贷款 1959年,银行开始对公社企业贷款,当年贷出549万元。1961年,清理、整
顿公社企业,绝大部分企业停办,公社企业贷款余额转入社队农业贷款科目。1964年起,给予
实行独立核算的社队企业临时性、季节性贷款。“文化大革命”期间,社队企业被视为重副轻
1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