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5 - 毕节地区通志(卷五)
P. 245
第十八篇 商业 贸易 金融业
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1978年后,银行贯彻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方针,扩大贷
款服务领域,适当放宽贷款的范围和用途。自1980年起,增办单项设备5万元以下的小额设备贷
款、商业服务网点基础设施贷款及联营贷款、租赁承包企业贷款、商办工业技术改造贷款、新
产品试制贷款。允许依法注册登记的集体、个体商业、饮食、服务业在银行开立结算账户,并
给予贷款支持。对商业企业的贷款改变过去按企业进货计划贷款的办法,实行以销定贷、以销
定购、区别对待、扶优限劣的信贷原则。1984~1985年,按上级指示,由各县纺织品公司、土
产公司通过基层供销社对26.6万人赊销棉布、棉絮。银行对赊销所占用的贷款免计利息。1987
年,对商业企业信用评估和分类管理。根据国家商业购销政策和企业管理水平,全地区评出保
优企业212户,限劣企业63户。对保优企业在其挖掘内部资金潜力的前提下适当贷款支持;对限
劣企业,采取控制贷款总量,适当压缩贷款的措施。1990年,全地区商业贷款余额6.56亿元。
1995年后,商业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与工业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基本相同。1995年,全地
区商业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余额17.08元,2000年31.57亿元,2005年20.11亿元。
(2)粮食贷款。1953年,粮食部门收购粮食资金由国家粮食部向人民银行总行办理贷款,
逐级下拨。是年秋粮上市,人行毕节中支首次发放粮食收购临时贷款3.5万元,拨付各县支持粮
食收购。1955年,各县粮食部门在银行开户贷款,贷款每季结息1次。1957年,各县粮食收购
贷款下放到区营业所办理,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结算,由区营业所贷款给区粮管所,上划县支
行减少县粮食局贷款。1959年,粮食贷款改为农副产品收购贷款,预购定金贷款和特种贷款。
1981年,粮食贷款分议价粮油、平价粮油专户贷款,按国家计划收购的平价粮油仍实行充分供
应资金的方针;议价公司在资金不足时,可贷款支持。由于毕节地区粮食长期不能自给,靠
从外地调粮供应,粮食部门从外地购粮资金也由银行贷款支持。1988年,全地区粮食贷款余额
9752万元。1998年,国家改革粮食流通体制,地、县农业发展银行根据国务院敞开收购、顺价
销售、封闭运行的政策规定,对执行保护价的粮油收购资金进行封闭式管理,按收一斤粮,给
一斤粮款的原则保证粮油购销企业敞开收购农民余粮资金的供应;对退出保护价的粮油收购执
行以销定贷、以效定贷的信贷政策。1998~2004年,累计发放收购保护价粮油贷款1.52亿元。
1998~2005年,累计发放收购非保护价粮油及粮食调销贷款2.47亿元。
(3)供销社贷款。1954年前,供销社贷款由省供销社办理。1954年,下放供销社贷款,人
行毕节中支选择海子街、汉屯营业所试办供销社贷款。对工业品供应贷款,按进货实际需要贷
款,并规定基层供销社自有流动资金不得少于季末库存额的15%;包装用品、低值易耗品,预
付费资金全部由自有资金解决,银行不予贷款;农副产品采购贷款于第四季度开始,对国家统
购又必须掌握的物资充分供应资金,对收购其他一般农副产品,按上级批准的收购计划和贷款
计划供应资金,超计划购进需追加批准才能贷款。进货贷款分商品流转贷款、临时贷款、结算
贷款。1956年,地、县银行对实行独立核算的供销社所属公司,推行人民银行总行《县以上各
级供销合作社短期放款暂行办法》,规定银行贷款与单位自有资金用途必须严格划分,借款单
位参加商品周转的流动资金,供应单位不得少于季末商品库存的15%,采购单位不少于5%。贷
款分计划商品储备贷款、超计划商品储备贷款、进货预付贷款、临时贷款、结算贷款、特种贷
1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