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7 - 毕节地区通志(卷四)
P. 437
第十五篇 交通 邮电
大纳高等级公路 1983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毕节,指示“从毕节大方
修一条公路直达泸州,通向长江,开发地下资源,尽快使人民富裕起来”。1985年5月,贵州、
四川省计委、交通厅向国家计委、交通部上报大纳公路项目建议书。1987年7月,交通部批复同
意建设大纳高等级公路,贵州境按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标准建设,特别困难地段不低于山岭重
丘三级公路标准。工程概算投资1.02亿元。是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大纳公路毕节地区段,1992
年12月建成通车。工程造价9146.94万元,实际支出8930万元,结余216.94万元。1993年5月5~8
日,贵州省交通厅组织验收,评为优良工程。此公路起自大方县城郊两路口,向北经核桃、瓢
儿井、石坪,毕节市普宜镇,经赤水河湾潭大桥进入四川省,止于四川纳溪,全程280.5千米,
毕节地区段90.85千米,其中高等级二级路83.77千米、二级路7.08千米;隧道2座799米;桥梁28
座1279延米。1996年,国家交通部决定将贵州境段改建为水泥混凝土路面。1997年1月投资1.9亿
元动工兴建,1998年建成。2001年,大纳公路取代原川滇东路毕节至四川段,成为G321国道的
部分。
G326国道外寨桥至金沙城关段 民国32~36年(1943~1947),金沙县民间集资法币16.65
万元,修成城关至外寨桥便道式土路。1951年,金沙、遵义县协商改造白(腊坎)金(沙)公
路,拓宽路基,降坡改弯。金沙县动员民工修建,国家补助粮食25吨,用工3万多个,于是年10
月18日恢复通车。1952年,省交通厅投资2.08亿元(旧币)改造全线,建筑桥梁、增添涵洞,路
况提高。1978~1982年,省公路局投资78万元改造外寨桥至城关唢呐桥11.8千米路段,毕节公路
养护总段承担路基拓宽、沥青表外铺筑工程,达国家部颁三级油路标准。2000年,国家投资2.7
亿元,改造金沙城关至贵(阳)遵(义)高等级公路龙坑镇段,2001年金沙县境外寨桥至城关
段建成路宽12米的二级油路。
G326国道方沙段 民国31~32年(1942~1943),省拨特工费2.5万元法币,征集民工修
筑大定县城至百纳公路,修17千米毛路便丢弃。1958年,大方、金沙县组织民工修建本县境路
段。1959年,大方镇至沙厂段59.2千米粗通,金沙县完成14千米路基。1965~1966年,金沙县
自筹资金1万元,省补助9万元,地区民委补助5万元,县里组织民工2800余人修建城关至安洛29
千米路段,1967年1月通车。1969~1973年,地区筹资29.5万元,安排大方县13.5万元,金沙县
16万元,再次发动群众修筑所余路段。1975年11月,两县筑路交会于安洛河,全线贯通。1990
年,划入326国道。2001年,省安排方沙段为三级油路改造工程,总投资5340万元。其中国债资
金4800万元。以工代赈资金540万元。是年大方县城至凤山段工程动工。2003年改造工程基本结
束。由原长106.2千米缩短为96千米。
G326国道毕威段 起自毕节市郊三板桥经长春堡、撒拉溪、杨家湾、过七星关大桥、野马
川、赫章城关、妈姑达威宁县草海镇,全程166千米。民国25年(1936),国民政府决定修建川
滇公路。1937年7月7日,日本侵华战争爆发。民国27年(1938)2月,国民政府命令川、滇、黔
省火速修建,限当年10月底完成。是年3月,贵州省政府成立川滇公路贵州赤(水河)威(宁)
总段工程处,负责公路建设。4月,征调赤水、仁怀、黔西、大定、毕节、织金、威宁、水城、
郎岱县民工共5万余人动工修建,按工程量发给民工生活费;征调贵阳等五六个县市石工1.4万余
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