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4 - 毕节地区通志(卷四)
P. 434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利用。
                   喇叭桥 跨纳雍县伍佐河上,是织金纳雍古道上重要桥梁。据《纳雍县志》载,明代贵州

              宣慰使安氏修驿道时就已存在。桥系单孔石拱桥,两端桥基筑于河岸岩石上,桥长20米,宽4.5
              米。桥旁立石碑2方,一为道光二十年(1840)春立,另一为咸丰三年(1853)六月初一立。

                   果伟桥 位于纳雍县阳长镇街南,跨阳长河上,是毕节至水城古驿道上要冲。清嘉庆
              二十五年(1820),乡绅捐资始建,道光元年(1821)完工。桥系双孔石拱桥,长51米,宽7.01

              米,高于水面19.7米,两孔上肩部各有2孔,距桥西侧100米处大路坎下立有水西宣慰使安坤的六
              世孙安家元书写碑文2方。
                   可渡河桥 跨威宁县与云南宣威县交界可渡河上,是川滇古驿道上重要津梁。建桥处谷深

              岩险,水流湍急。两岸乡民只能相呼而不能相聚。始建不详。清康熙三十年(1691),云贵总
              督范承勋于旧桥下游改建石桥,并作《可渡河记》:“以桥关政务,今幸落成也;梁曰可渡,

              今诚可渡矣!”后被洪水冲毁。雍正二十年(1742),建木桥于上游,又被洪水冲毁。乾隆
              五十三年(1788)再建石桥。
                   阿基车桥 位于赫章县可乐乡丰沟村,跨六冲河上游后河。清代为威宁州经葛师、哲庄、

              镇雄入蜀道上桥梁,建于道光三年(1823)。桥长20米,单孔石拱桥,高10米,宽3.5米,两侧
              有精凿石料栏杆。民国初年(1912)山洪暴发,卷没桥栏。



                                                      四 大车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人民政府陆续拨款补助区乡整修部分驿道和乡村道路,群众称之

              为运粮路口或马车路。此后,又相继安排资金补助社队发动群众投劳,新建、改建通行人畜力
              车的大车道。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这些大车道相继被改建为公路。据统计,全地区大车
              道:1954年,1180千米;1958年,5150千米;1990年,5713.2千米;2002年,1805.84千米。



                                                       五 索   道



                   关口铁索桥 位于威宁县斗古乡西北7千米处,始建不详。原为竹索加溜筒构成。民国年间
              改用铁索,全长500米,距江面30米,现保存完好。

                   大石头溜索桥 位于威宁县海拉乡花果村大石头村民组,跨牛栏江,由民间伍氏兄弟集资
              修建。

                   迎春一花梨溜索 位于威宁县大街乡迎春村和赫章县辅处乡花梨村之间的洛泽河上,钢索
              一端系于古柳上,另一端系于大石深埋土中。河两岸各置一滑轮,用一根柔韧皮带环套其上作

              牵引装置,钢索上悬一木制方形载人大斗,人立于斗中,拉动皮带,跨越25米宽河面。1999年6
              月,迎春村村民投资修建。
                   三盘索子桥 位于黔西县铁石乡,跨鸭池河。溜索由粗、细两根绳索及一溜筒构成,系于



            1532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