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9 - 毕节地区通志(卷四)
P. 439
第十五篇 交通 邮电
其路线从宣威起经威宁桂家营后,过牛街子趋昭通,甩开威宁县城,经威宁县长及民众代表报
请,云贵2省协商,改线过威宁县城。民国25年(1936)10月1日开工修建。由云南省调滇军第
二旅与威宁征调民工修筑,并由云南酌拨滇币18.9万元补助民工伙食,民国29年(1940)路基
告成。民国30年(1941)7月15日,威宁县征调民工9110人开工铺路。民国31年(1942)8月,
路面铺修完工。通车后未组织养护,长期失养导致交通中断。1950~1952年,威宁县政府组织
民工用8.53余万个工日,投放大米500吨,铺路21万平方米,完成土石方4万多立方米;并组织
养护,保证正常通车。2003年,草海镇至烟堆山段列为贵州省县际三级油路改造工程,总投资
6078万元。2003年12月,由毕节公路管理局负责改建,2005年完工。
2.威宁至六盘水市界段。原称威水公路。民国31年11月至37年3月(1942~1948),省拨
法币3887万元由威宁征8000余民工修建威宁城郊鸭子塘至野窝坪37千米路基,后因资金不足停
建。1951年5月2日至8月17日,省交通厅派测量队测设威宁至水城公路。是年9月上旬,威宁县
组织金钟、二塘两地民工1000余人施工。同时毕节专区筑路委员会协调威宁、水城县采用以工
代赈方式,按工程定额发放粮食(雨天、民工生病酌发口粮),后因故工程稍停。1952年7月,
省交通厅派第三施工队主持施工,威宁、水城县再次组织民工与省劳改大队800余人突击修筑。
1953年3月1日完工通车。全段共投放粮食按大米计划1215吨,动用69.96万工日。省将威水公路
划归大(山哨)威烟公路。1965年,改建拓宽威宁县境严重影响行车的路段。1990年,大威烟
公路划为省道102线,山王庙至烟堆山段为泥结碎石路,路宽6.1~11.2米,三级路60余千米,余
为四级路,桥5座113延米。2000年,毕节公路管局贷款5921万元改造威宁至水城公路威宁县境
段,历时2年,改造为二级油路。
S209黄望公路 北起大方县黄泥塘向南经鸡场、过六圭河大桥入织金县,经茶店、八
步、绮陌、织金城关、珠藏、熊家场、过文家桥出织金县,经普定、安顺、宁谷、猫云、紫
云、打易、止于望漠,全程498.1千米,毕节地区黄泥塘至文家桥段长109千米。民国30~33年
(1941~1944),省公路局拨法币60余万元修筑黄安(顺)公路,未成。1951年省公路工程队
组织全线施工;大定、织金县组织民工修筑县境路段。1952年2月,六圭河至织金县城北门完
工,8月修筑县城至文家桥段;年底,大定县竣工。1953年5月下旬大普公路全线贯通,是年12
月5日通车。投入民工156.78万个工日,投放大米2351.5吨,建桥7座156延米。1985年2月,投资
402万元,建成长223.4延米钢筋混凝土六圭河大桥。2000年,省公路局、毕节地区行署达成协
议,投资1800万元,按山岭重丘区三级沥青路面标准,改造织金县城关至文家桥段公路。是年
4月初动工,2001年10月完工。2002年,黄泥塘至织金县城段列为省贫困县油路改造工程,总投
资5300万元。2003年,除六圭河洪家渡库区淹没段需改线和重建六圭河大桥未完工外,其余工
程完工。2004年4月10日至2005年1月31日,在已被淹没六圭河大桥上游800余米处,新建六圭河
大桥,2005年大桥完工。
S211居纳公路 北起大方县境大纳高等级公路线上瓢井镇居乐,向西南经兴隆,八堡、新
开,毕节市小坝、中屯、保河至贵毕公路线上二铺。再从流沧桥起向南经朱昌、花厂、纳雍县
厍东关、维新、化作、于雍熙镇郊与S307省道交汇,全长143.69千米。居纳公路是毕节地区公路
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