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8 - 毕节地区通志(卷四)
P. 388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烟占66.83%;完成收购总值8.57亿元,实现烟叶特产税1.71亿元,是年投资2.61亿元实施烟水
配套(建小水窖解决烟缺水困难)工程,覆盖基本烟田37.7万亩,烟区可持续发展后劲增强。
2005~2007年,全区完成国家烟水配套工程投资3.7亿元,建设项目115个,覆盖基本烟田55万
亩,同时解决烟区近20万人、10多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自试验区建立至2007年的20年间,全
区共种植烤烟1837.7万亩,年均91.9万亩;收购烟叶196.1万吨,年均9.8万吨;上中等烟比例由
1988年前的50%~60%提高到80%;全区烟农种烟收入108.89亿元,年均5.44亿元;上交烟叶特
产税27.08亿元,年均1.35亿元;经过烤烟生产布局的调整,全区种烟面积由高峰期的150多万亩
调减到80万亩左右,种烟乡镇、村、农户由高峰期的220个、3000余个、46万多户分别减到150
个、近1560个、11.6万余户。2008~2009年,全区坚持推进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烟草农
业建设,共种植烤烟152.4万亩,收购烟叶20.45万吨,实现烟叶税5.76亿元,年均76.2万亩、9.9
万吨、2.88亿元。与2007年相比,在种植面积、种植农户减少的情况下,烟叶收购量增17%,
烟叶税增54%。其中,2009年烟叶均价比全省平均水平高6.37元,烟农户均收入达2.27万元。烤
烟生产逐步实现从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2010年,全区种植烤烟乡镇153个、村1187
个,其中万亩以上乡镇13个、千亩以上村175个,共种植烤烟69.54万亩;收购烟叶9.75万吨,
实现收购总值13.5亿元,烟农现金收入14.7亿元,烟叶税收2.97亿元。2011年,全地区收购烟叶
119.43万担,完成计划的57.45%,上中等烟比例88%,担烟均价838元,实现烟叶收入近21.94亿
元,烟叶税2.11亿元,烟农售烟收入10亿多元。
三 布 局
烤烟区划与香型分布 1.烤烟区划。1986年,地区农业区划办公室主持编写《毕节地区烤
烟区划》。区划按全国和省的分区指标,以乡镇为单位,划分出4级生态区。地区内属烤烟生
产最适宜乡镇254个,占乡镇总数的31.8%;适宜乡镇128个,占16%;次适宜乡镇293个,占
36.6%;不适宜乡镇125个,占15.6%。分布在最适宜和适宜区的旱地为513.3万亩,足够烤烟轮
作换茬。
2.香型分布。1985~1989年,地区烤烟品质攻关科研协作组,调查研究全地区烤烟品质,发
现地区烤烟香型、质量的地域分布,东部烟区为浓香型高碱低糖优质区,中部烟区为中间香型
中碱较优质区,西部烟区为清香型低碱高糖特殊品质区;过渡地带尚有中偏浓香型和中偏清香
型。这项研究成果,为各类香型烤烟基地建设和卷烟工业提供了科学依据。
主产县 境内烤烟生产,先在东部地区发展,1956年以前,只黔西、金沙、织金、毕节、
大定5县(以下简称东5县)种植。其中黔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已是全省10个万亩县之
一,1951年省农业厅将其列入全省13个重点恢复发展烤烟生产县份,毕节专署财委也将黔西县
列为恢复发展烤烟生产重点。全县1948年产量曾达1000吨,1949年降为300吨,1950年仅25吨。
县政府决在种植、施肥、烘烤等环节给烟农以经济扶持。1953年12月省农业厅以黔西县为重点
向毕节专区下达1954年烤烟生产任务,计5000亩,其中黔西县4000亩,大定、毕节两县各500
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