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 - 中共龙陵县委执政纪要2016
P. 82
中共龙陵县委执政纪要 /2016
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创新行政审批方式,提高行政审批
效率。统筹党政群机构设置,理顺部门职责,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健全政府责任
清单、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让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之外领域,建设法治、责任、阳光、
效能、廉洁政府。
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优化运营模式,增强盈利能力。清理和规
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完善公平竞争、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企业家
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
提高县域宏观调控能力。完善财税、金融、产业、投资、土地、环保、消费、价格等政策体系,
增强政策的协调性、可预期性和透明度。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
务价格,放开电力、天然气、交通运输、电信等领域竞争性环节价格。建立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提
高财政、金融、能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粮食、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网络安全等方面风险防控能
力。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经济运行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
五、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
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并重,增强 “一圈” 与
“两带”、城镇与乡村、贫困地区与其他地方协调发展,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加快形成良
性互动、协调共进、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一)推动 “一圈两带”协调发展
立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空间战略布局,精准确定功能分区,精准打造发展平台和载体,做大做强
环城经济圈,加快发展沿边沿江开放经济带和中部经济带,尽快形成新的整体优势。
加快建设以县城 (龙山)为中心,以龙新、镇安、龙江为节点,以黄草坝、勐柳及县城西南部 3
个工业片区为依托的环城经济圈。着力打造重要的旅游、文化、珠宝、能源、商贸和物流基地,建材、
非金属矿物制品生产、生物产业等区域性资源深加工基地,承接产业转移基地和出口产品加工基地。
加快建设以等养口岸为窗口,以省道 S233线三达地至龙镇桥及省道 S234线半斤坝至隔界洼二级
公路为轴线,联动怒江流域腊勐、碧寨、勐糯、木城发展的沿边沿江开放经济带。重点发展糖业、烟
草、能源、冶金、旅游、农特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产业,努力打造成为龙陵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
“一带一路”战略、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的前沿和窗口。
加快建设以国道 G219线黄草坝至南伞二级公路为纽带,以象达、平达等乡镇为载体的中部经济
带。重点构建以农特产品精深加工、生物产业、新能源、商贸旅游服务业为主的产业集群。
(二)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
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镇和乡村互促共进、共同繁荣、一体化发展。
提高城镇建设和治理水平。积极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构筑产城一体新型城镇功能格局。加快城市
扩容和棚户区改造,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发展城镇公共交通,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推进城市
综合体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强化政府空间管控能力,推动城乡、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
划 “多规合一”和空间 “一张图”管理。加快城镇垃圾、污水处理及供水工程建设,提高城镇综合承
载能力。加强和创新城镇社会治理,完善城镇治理结构,提升城镇社会治理水平。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
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
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权利和义务,到 2020年户籍人口
· 4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