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6 - 中共龙陵县委执政纪要2016
P. 86

中共龙陵县委执政纪要 /2016


                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
                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把脱贫攻坚作为发展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立
                下军令状,采取硬措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

                全县平均水平,确保所有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结合贫困
                地区、贫困人口具体实际,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法,探索 “N+扶贫”工作机制,重点抓好
                发展生产脱贫、生态补偿脱贫、政策兜底脱贫等工作,加快推进易地搬迁脱贫工程,引导群众往县城、
                中心集镇和中心村集中,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投入和农业科技培训力度,切断贫困代际传递。加大脱
                贫攻坚投入力度,增加财政扶贫资金和专项优惠贷款资金规模。整合各类扶贫项目资金,提高资金使
                用效率。落实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政策,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加大整乡整村推进力
                度,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脱贫步伐,促进区域整体脱贫。建立健全农村留
                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强化脱贫工作责任,建立脱贫攻坚责任清单,实行严格的年度报
                告、逐级督查、绩效考核制度,改进贫困识别、动态监测、评估考核和退出机制。扎实开展 “挂包
                帮”“转走访”工作,不断创新社会帮扶机制,形成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二)实施公共服务提升工程
                    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增强政府职责,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加大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加强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
                等基本公共服务,努力实现城乡全覆盖。加大对民族地区、边境地区、贫困地区的投入支持力度,逐
                步缩小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能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
                承办;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的,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三)实施教育提质惠民工程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公平原则,深化教育领域
                综合改革,着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提高公办幼儿园水
                平,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特殊教育。扩大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
                规模,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对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实施普
                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制度。进一步加强在校学生档案管理,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
                全覆盖。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
                制度,重视老年教育,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
                育资源覆盖面。完善教育督导,加强社会监督。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
                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
                    (四)实施创业促进就业工程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完善

                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统筹人力资源市场,打破城乡、
                行业分割和身份、性别歧视,维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
                实施创业优惠政策,带动青年就业创业。加强就业援助,帮助就业困难者就业。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
                训制度,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
                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
                式,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职称评定制度。增强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促进劳
                 · 5 ·
                    2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