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 - 中共龙陵县委执政纪要2016
P. 88

中共龙陵县委执政纪要 /2016


                律的认识,提高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最广泛地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改革发展
                的强大合力。
                    (一)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管党治党能力
                    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各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制度化建设,改进工作体制机
                制和方式方法,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注重培养选拔
                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提高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深化干部人事制
                度改革,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调动各级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强化基层
                党组织整体功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 “三严三实”和
                “忠诚干净担当”要求。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健全改进作

                风长效机制,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努力实现干部清
                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二)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协调各方能力
                    充分发扬民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能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
                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协商,依法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
                方式方法,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最大限度凝聚全县推进改革发展、维护
                社会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高度重视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巩固和发展
                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民族、宗教、侨务等政策,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
                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智力支撑能力
                    深入实施人才兴县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
                势。实施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发现、培养、集聚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发挥
                政府投入引导作用,鼓励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有序参与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引进。优化人力资本
                配置,清除人才流动障碍。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营造有利于人人皆可成才和青年
                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健全有利于人才向基层、贫困地区流动的政策体系。

                    (四)加强法治龙陵建设,提高依法执政能力
                    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全力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加快建设
                法治政府,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实现政府
                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加大严格执法力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建立职能集中、管理规范、上
                下协调、运行有效的综合执法体系。加强行政执法主体和人员资格管理,完善行政执法程序。推进公
                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尊重司法规律,促进司法公正,完善对权利的司法保障和司法监督,构
                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提高司法公信
                力。推动全民守法用法,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落实 “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开展多层次、多领
                域的法治创建活动,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观念,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
                习惯。
                    (五)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提高维稳促和能力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
                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行
                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建立人口基础信息库、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相关实名登记制度,完
                 · 5 ·
                    4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