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2 - 毕节地区通志(卷十)
P. 412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



                 关于建立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请示







            国务院:
                 我省属典型的岩溶山区。一个贫困和生态恶化,仍严重地困扰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全
            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200 元的贫困县有31 个。经过近两年的工作,这些县虽然又有193 万贫困
            人口解决了温饱,但仍有600 多万人处于贫困境地,约占全省农村总人口的25%;全省国土面积

            17.6 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严重的县有33 个,流失面积已由五十年代的3.5万平方公里扩大到5
            万平方公里,每年约有7000 万吨泥沙流入长江、珠江。解决贫困和生态恶化这两大问题,是我

            省广大干部、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关系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急需采取特殊措施
            加以综合治理。但在目前情况下,如果全面展开,同步治理,一是财力难以承受,二是缺乏经
            验。为此,我们打算变全面推进为重点突破,选择典型地区进行改革试验,探索岩溶地区开发
            扶贫、生态建设的新路子。这对于我省乃至整个岩溶地区都具有现实的示范作用。据此,我们

            建议把我省毕节地区作为全国岩溶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试验区。
                 一、必要性和可行性

                 毕节地区是我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也是全国最贫困片区之一。全区8个县,有6个被
            列为贫困县,总面积2.68 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93.3%,平均海拔1400 米;总人口558.86 万,
            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41万,占25.3%;平均人口密度达209 人/每平方公里,至今仍有315 万人、约
            60 万户尚未解决温饱问题。一般年景,有147 万人、120 万头牲畜饮水困难。1987 年,全区人

            均工农业总产值288.9 元、人均粮食产量不足200 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84 元,文盲半文盲约
            占50%。由于粮食紧缺,陡坡开荒严重,垦殖指数已高达46.4%,森林覆盖率仅占8.9%,水土流

            失面积占总面积的52.6%、侵蚀模数高达4927 吨/ 每平方公里,裸石山地已达230 多万亩,是我
            省开发脱贫和生态建设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毕节地区目前虽然还很贫困,但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全区宜种烤烟面积513 万
            亩,烤烟产量已占全省的40%,有5 个县被列为全国烤烟基地县;宜牧面积750 万亩,威宁自治

            县被列为全国畜牧业基地;宜林面积1100 万亩,毕节县、威宁自治县被列为全国核桃生产基地
            县,大方县被列为全国生漆生产基地县;该地区内探明的矿产品种有40 多个,其中煤的保有储

            量226 亿吨,占全省的46.7%,铁矿、铅锌、大理石、磷矿、硫铁矿、重晶石、铝矾土等储量也
            很丰富;水能资源可开发量为117 万千瓦,现仅开发了5.38 万千瓦;高原风光、伏流溶洞、革命
            纪念旧址、民族风情等,构成了独特的旅游资源。



          4170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