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 - 毕节地区通志(卷九)
P. 88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加工作的计划内临时工,同时适当提高分配到企业处于见习期的大中专毕业生工资待遇。10月
底,全地区550个国营企业89.6%结束调资工作,2.37万人应升级,2.36万人获升级,人均月增资
5.45元。同时,全地区审批办理20个企业310人的3%奖励升级。
1994年,全地区国有企业有2.45万人调升工资(缺威宁县数字,下同),月增资121.96万
元,人均月增资49.72元;集体企业1.07万名职工调升工资,月增资53.55万元。1996年6月,劳动
局把企业用工权和工资、资金分配权下放给企业,取消向各县、市和企业下达指令性劳动工资
计划。是年,实行工效挂钩的国有企业,给1936名职工升级调资。1998年,根据国家规定,给
1519名新参加工作的职工定级;通过考核给2812名职工适当提高工资;给经过职业技能鉴定的
1154名合格职工晋升工资。
2001年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和工资总额包干的企业进行
工资宏观管理。对205户国有、集体实行工效挂钩企业,45户实行工资总额包干管理企业的1386
名职工办理升级手续。按企业职工正常增长工资规定给7384名职工增加工资。2002年,收集实
行工效挂钩和工资总额包干的109户企业、5289名职工的工资信息,参考310个工种(岗位)工
资,制定全地区2002年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并在《毕节日报》上发表。
2003年,协助5户企业进行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整理录入全地区劳动力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并
在劳动力市场上发布。2004年,地区直属54户企业实行工效挂钩和工资总额包干制,实现内部
工资分配制度改革。
三 工资总额及管理
工资总额 1952年,毕节专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营企业职工共1.24万人,工资总额
328.48万元。1958年,全专区全民所有制职工增至近20万人,工资总额大幅度增加。1960年,贯
彻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精简下放1957年后参加工作的职工。1961年,全专
区全民所有制职工5.33万人,工资总额共2079.44万元。1971年,全地区全民所有制职工共6.46万
人,工资总额3038.87万元。1975年末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27.5万人,工资总额4076.78万元。此
期间,年均增职工2093人,增资207.58万元,1978年后,全地区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均有较大增
长。1980年末,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9.79万人,工资总额6715.6万元,比1975年增2638.87万元。
1986~1990年,年均增加职工5650人,增资2242万元。1991~1995年,年均增加职工1571人,增
资6352万元。1999年,全地区全民所有制职工14.74万人,比1995年减1269人。是年,全地区职
工工资总额7.99亿元,比1995年增2.62亿元。2001年国有单位从业人员14.98万人,工资总额11.97
亿元。人均年劳动报酬7988元;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员1.42万人,工资总额6782.2万元,人均年
劳动报酬4942元。2002年,国有单位从业人员比2001年增967人,人均年工资增541元,平均每
月增劳动报酬45.08元;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员1.43万人,人均劳动报酬4946元。2003年,国有
单位从业人员15.5万人,比2001年增5150人;劳动工资总额14.93亿元,比2001年增12.48%;
人年均劳动报酬9639元,比2001年增1651元,平均每月增137.58元。2004年,国有单位劳动从
3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