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7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八)
P. 97

第二十四篇 文 化


            焉,石□□然水源见焉。即掘城垣下,墙根有生成之石岩,至河底,又有生成孔,观者未尝不
            叹天造地设。城巩固之休,我州无疆之福也。

                                                                            爰于咸丰六年岁次丙辰孟夏日



                 织金凤西书院捐输碑 原在城内凤西书院礼堂讲台前,3块,青石质,为横枋竖柱镶嵌
            横碑。清咸丰七年(1857)立。今一块为残碑,长2.27米,宽0.87米。镌刻“凤西书院捐输碑

            记”,记述平远州职官及郡人捐输兴学育人义举;另两块尚完好,均长1.97米、宽0.85米,一块
            记495名捐输银人名及捐银数,另一块记各里、甲捐输田土地名、坐落、四至及捐者姓名。


            附:凤西书院捐输记碑文

                 道光乙巳夏,皖江石民先生莅吾平越。年余,政通人和,事简刑清。末流治矣,而亟斯端

            本之化焉。爰捐廉二百作夫马费,集郡之练达者三十九人为首,六里劝输,共一万四千五百余
            金,以为作育计。适余自格州谢署归,亦获勷其事焉。时丙午秋也。书院有谷租九十余石,除
            祭祀修葺外,所余无多。修脯无所出,膏火无所资,虽历任循良未有不捐奉为之课读者,第需

            用浩繁,亦时兴而时废。夫培人才者,治之首务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况一州之大,其后
            秀之有造者,正自不乏。在有余之家,教养有资,固易底于成才矣;而时际艰难者,弃而不

            学,虽有用亦不免归于无用。此公之汲汲于学校而极力筹画也。事既竣,因所赢余,又复为之
            设试资、修志,垂新书院,建节孝祠,使郡之人士观威兴起,共由于圣贤之途,条规炳然,可

            一览而知也。斯举也,公之苦心不可没,而郡人士乐成之心尤不可泯焉。故特镌于石以志之。
                                                 咸丰七年岁次丁巳季秋月前普安厅学教谕裁取知县张钧序



                 威宁严禁派夫折价通谕碑 位于金斗乡黑坭坡三官庙正殿前廊右。高1.5米,宽0.8米,厚
            0.13米,碑座高0.29米。圆首,阴刻楷书,碑额正中为光绪四年七月初十日同立等字,左右分别

            镌“永垂不朽”“泽被万民”。

            附:碑文

                                                  永垂不朽泽被万民

                 钦命布政使衔贵州等处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兼管驿传事博奇巴图鲁吴为。

                 严禁派夫折价并酌定用伕数,剀切晓谕永远遵行事:照得黔地初平,元气未复,休养生
            息,为善后第一要务。兹查夫摇一项,民虽供之,素有每官派一夫,土司辄派数夫,勒令折

            价。更或指称误差,横加诈索。官用民夫一次,民间受累无穷。如地方官,因公下乡,再用民
            夫,一年不定数次,则官吏下乡一次,土司得以科钦一次。兵燹孑遗,实有不堪,亟应严行示

            禁。嗣后有驿地方,遇有大差及学差过境,准派实夫应役,不准虚派一夫一马,勒令折价。有
            驿地方,三年中只学差两次,每次准派民夫一百五十名,不准多派一名。用不足数,亦不准余
            剩之夫折价,并令按站交接,轮流充当。其余别项差使,地方官因公下乡,概不准擅役民夫尽



                                                                                                           303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