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1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八)
P. 101

第二十四篇 文 化


            攻城如摧枯拉朽,野战则呐喊称强。与汉官同心协力,助帝出征,视为贤能老臣。在楚敖山设
            宴,给卧龙先生接见,与他盟誓:本帅所统帅的人,都听命令,若有反叛之心,当无善果。旭

            日东升,大军出征,分为三路□□各自进军。助帝长者征兵粮给络绎不绝。帝师胜利归来,将彝
            族君长的功勋记入汉文史册。阿哲□的辖地兴盛,如阳光灿烂,呈现康乐景象。君命传来,长者

            着冠冕袍带,俨然一代王侯。建兴丙午年(建兴四年226年),封君长爵位,治理慕胯的疆土。



                 大方千岁衢碑(摩崖石刻) 位于高店乡白布小寨落气坡。摩崖刻于古驿道旁的崖壁上,
            距地面0.5米,高1.76米,宽0.88米。为圆首方底,碑首横刻“福寿”“新修千岁衢碑”两行楷
            体大字。碑身左前部阴刻楷体直书汉文14行,305字。因日久年湮,风雨剥蚀,部分字已模糊不

            清,可辨认283字。记述嘉靖年间,摄贵州宣慰使安万铨捐白银300两修筑白布河渡口经落气坡
            至鼠场大石板衢道事。碑身右侧有阴刻直书彝文6行,311字,可辨认241字,记述彝族先民阿勿

            纳的历史功绩和安万铨修筑衢道事迹。衢道于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兴工修筑,次年告竣,
            宽2米余,长5千米许。衢道修成,行人无人称便。“过者相与仰天祝公寿,愿公千岁”,干岁
            衢遂以得名,并于石围杆一端摩崖勒石,刻《千岁衢碑》以颂扬其善举。20世纪20年代,丁文

            江曾将此碑彝文选入《爨文丛刻》由商务部印书馆出版,并于序言中称其为裸文最古的文献。


            附:意译《千岁衢碑》彝文

                 从创业者勿阿鼐到后来即位的妥阿哲时,在蔚蓝的天空和灿烂的阳光下,繁荣昌盛,如巴

            底的鹤群。君长阿纪说:“自古以来,修筑道路,财富随之而至,长寿的人多如繁星。”天堑
            变通途,山野筑道路,皆由君长所为。其子孙万世其昌,自是理所必然。有一次,我因公路过

            阿鲁博,晚上到了慕勾珐卧。次日早晨,经过村寨,对该村头目及民众说:“阿鲁有箴言,
            ‘明君贤臣,历代长者,重视修筑道路’,是这样说的。”六祖认为,在天地间,心地光明是
            第一,处处做好事,祭祖□□□,修路则长寿。人们常盼望修筑慕勾珐卧这条路,曾请布摩祝

            告祖先,君民团结,君臣参与,合力修路。君长阿纪十分关心这条石阶路的修筑。大家来帮
            助,道路修筑成功,舅舅家也以财物相助。修好这条路,于子孙万代,如日长存。纪念修路的

            碑文,请布载参予其事,由阿武仁家应承,于乙巳年七月初三动工,丙午年四月十七日竣工,
            付工价银三百六十余两。缮写人是阿载默部摩阿则。



                 大方水西大渡河桥碑 原立于黄泥塘镇与黔西凹水接壤的大渡河桥西北端,后因建洪家渡
            水电站被水淹没,今移至奢香博物馆收藏。汉文、彝文碑各一通,大小相等,均高2.23米,宽

            0.83米,碑座高0.5米,碑帽高0.6米。汉文碑额正中镌“水西大渡河建石桥记”篆字9个,两边刻
            彝族传说白翅送日、根固彩岩浮雕两幅。上款为撰文、篆画、书册人姓名,下款为立碑年月督

            石工、石匠、督工把事姓名。碑文为阴刻楷书,计17行681字,记述安邦世系及建桥经过,表彰
            安邦母子捐资建桥义行。彝文碑额正中刻彝文《水西大渡河建石桥记》,两侧刻彝族传说眉鸣红
            花、雁落青山浮雕两幅。碑文左起直书24行,阴刻彝文1923字,记述建桥经过及水西彝族历史和



                                                                                                           303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