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5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八)
P. 105
第二十四篇 文 化
赫章可乐银子岩彝文摩崖 位于可乐营盘银子岩上。版面高1.6米,宽0.7米,碑文竖书阴
刻,共171字,皆彝文,刻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为西汉置汉阳、平夷两县时的划界
实录。
附一:银子岩彝文摩崖(直译)
彝人拜灵桶布耄司祭后立宗而凝聚则濯立太初丑年申月二十六未日议基界有五十一文官共
议划布卢(平夷)界□山水林物随属新兴的江山无论民禽物随辖附属人界经马摆岩往厘弥到则
鲁穿过野鸡境到雄营下边往苦暑岩后直下□划界后的啥苦(汉阳)辖34个麻汝部阿武人后裔开
发彝地区树文人做官以学阿武人争基创立势颇置属下吏阿著时代官隐避或归附宜汉置邑城皆知
划布卢(平夷)封名的时候两名汉文吏作议界笔录留建制凭据划治犹分家
附二:银子岩彝文摩崖意译
灵桶是先祖的灵室。彝族分支立系,均由布耄主持祭祀之后,以灵桶为新的祖宗灵室,对
其崇拜,进而凝聚成邑。则濯(汉武帝刘彻的彝文音译)太初丑年(公元前104年)申月二十六
日,有51名文官聚义划布卢(“布则卢格”的缩写即平夷县)。划定界线后,山水林物随属。
新划分设定的县,无论庶民还是禽物都随属。定界为马摆岩(今水城南开境)往厘弥,到则
鲁,穿野鸡境,去雄营,至苦暑大岩(今毕节垭关),然后往北直上。划界后的啥苦(即汉阳
县)辖34个区域。阿武人后裔开发彝区后,施行阿武人的政纲,立当地文人为部落首领,各首
领又设官置吏,创立基业。原阿著之彝官吏目,有的隐居,有的归附汉王朝,汉王朝的郡县制
度得以实施。凡有识者皆知,置县划界合乎天理,犹如家大分居合乎潮流。时有两名汉族文吏
作议界笔录,以作建制凭据。
纳雍扯垲箐汉彝文摩崖 位于左鸠戛乡扯垲箐孙家梁子东石崖上,乾隆二十九年(1764)
刻。长1.16米,宽0.62米,离地约2米。汉文在前,彝文列于后。记载内容:乾隆年间,扯垲箐
一带汉、彝人民重修因洪灾坍塌的桥梁。
附一:扯垲箐汉彝文摩崖——汉文
盖闻天地之息,莫过于为善,人在市 中,何期至乎?积千祥衍庆,万福来朝。世德攸遵,
布于人之险隘,裔恒修蹈途之驱驰。欲求康庄之道,须存自赡之资。行善之人,如春茵芝兰,
不见生长,日有所增。人之苏世不可如此乎!前因蹈途崩頺,家□自赡修果以济万民跋涉。不
意于癸未年,天降滂沱,水涌石潭。仍就砂石成崖。是以悦服里九甲住居阻王架信士舍人驾安
普内室人卢氏夫妻二人,持发虞心,乃修后裔功果,以绍续嗣之裕,流芳百世之缘。开平要路
之驱,能济行人之危,深则不历,浅则不竭。叟稚之辈,无不叹念于流芳。高不畏而低不惧,
曷似乎人人有发善之心。埋蛇渡蚁,享宰相之荣;补路修桥,岂无果报功德?善由人积,福自
天降。兹于今甲申年,仍将路修坦,以为后人效验之功。夏禹泣罪,深痛其民,况闻善言,则
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