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8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八)
P. 108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厂,1951年迁成都。今存办公大楼、技术大楼、洞穴生产车间、俱乐部、蒋介石下榻处、部分
官佐和技工宿舍。
黔西红林机械厂旧址 位于红林乡穿洞,由主厂房、制氧房和相关配套设施及生活设施构
成。主厂房位于穿洞之中,洞长180米、高20米、宽30米,整个厂房共有215间房屋。1966年筹
建,1970年建成投产,1994年搬迁。今山洞、主厂房、制氧车间保存完好。
二 红色旧址遗址
中共贵州省毕节第一个党组织——毕节党支部成立旧址 1934年1月,林青、缪正元在毕节
文庙主持秦天真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立即根据党章的规定,就地正式成立中共贵州省第一
个党组织——毕节党支部,林青任支部书记,缪正元、秦天真为支部委员,并提出党支部四条
行动纲领(一)发动武装斗争,创造条件建立苏维埃政权;(二)加强对“草原艺术研究社”
的组织领导,推动群众性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三)加强党的建设,发展党的组织;(四)
继续设法与党的上级机关取得联系。支部成立后,加强了对“毕节草原艺术研究社”的领导,
以文艺研究、歌咏、话剧、绘画等活动,在群众中秘密宣传马列主义,宣传社会主义苏联,公
开宣传抗日救国道理,进行反帝反封建教育,使广大人民从黑暗中看到了曙光,进一步领导和
推动了毕节民众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毕节鸡鸣三省会议会址 位于林口镇鸡鸣三省村,为苗族周团守家三合大院。清末建筑,
木瓦结构,一正两厢,正房六列五间,厢房四列三间,正、厢等高。料石基础,高出院坝60厘
米。门窗雕花,建筑考究,距今约200年历史。院坝青石铺成,以三级台阶上檐坎进屋。毛石围
墙坚固,配置枪眼,拱首门洞,两扇木方大门。1935年2月5日,中央红军在鸡鸣三省宿营时,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开了中共党史上著名的鸡鸣三省会议。会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定:1.中
央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根据毛泽东提议,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中央总的责任(习惯上也称之
为总书记)。2.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3.博古任总政治部代理主任。4.讨论决
定了红军的行动方向。5.讨论了中央苏区问题:一是中央苏区及邻近苏区坚持游击战争的基本
原则不可动摇;二是中央苏区及邻近苏区要立即改变组织方式与斗争方式,使之与游击战争的
环境相适合;三是成立以项英、陈毅、贺昌等组成,项英为主席的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央苏区分
会,负责领导和保证中央苏区军事战略转变的实施。
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毕节)旧址 位于毕节城区百花山福音堂,
此福音堂为德国姊妹会传教士在毕节的传教之所,始建于民国16年(1927)。占地约2200平方
米,由礼拜堂、牧师楼、办公楼、客房、门楼、大小伙房、医药房、佣人住房、奶牛房等13幢
建筑组成。牧师楼南北朝向,长方形重檐十字悬山式砖木结构,3层,面阔3间,进深2间,设有
围廊和地下室,12根廊柱直撑梁架。拱式门窗,窗顶有雕花纹饰。台基长17.27米,宽12.85米,
高0.35米,占地226.8平方米。1936年2月17日,红军将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
员会从大方迁至毕节百花山福音堂办公。毕节解放初期,毕节军分区政治部、毕节专员公署也
3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