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6 - 毕节地区通志(卷四)
P. 446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戈乐段。1985年国家以粮、棉布折款43.69万元,组织沿线劳动力修建戈乐经黑沙地至牛集段。
1986年建成,全线贯通。2001年省核定为X707县道。是年5月,毕节市动工改造头牛公路,12月
25日路基镶边、路面改造工程竣工。
X712线大纳公路 起自大方县城郊,向南经对江、高店、后槽、马场,跨木空河入纳雍县
境,过沙包、义中,在十二湾与S307省道相接,至纳雍县城雍熙镇,长68.68千米。据《大定府
志》记载,清代该路线为大定府与水城厅通道。民国31-34年(1942~1945),国民政府投资
法币约4万元,建成大定城关至马场人、畜力车通道。1953~1957年,曾多次整修通行畜力车。
1958年,重新勘测设计修建大方至马场段,1959年建成通车。1985年以粮、棉布物资折款178.5
万元,其中大方县46.5万元,纳雍县132万元,修建马场至十二湾公路。1986年,大方、纳雍县
以民办公助方式开工。1988年上半年建成通车。7月经省交通厅组织验收,符合四级路中级路面
标准。1989年,全线列为县道。2000年,投资285.3万元,对全线路段镶边和路面整治。是年11
月底全线竣工。2001年定为X712县道。2003年,国家及省地县总投资3711万元,改造为三级油
路。2005年,油路改造工程竣工。
X715线石林公路 起自大方县境大纳高等级公路线上石坪,向东南经长石、隆里、大山、
星宿,至百纳与G326国道交叉,过普底,入黔西县红林、桃林,止于林泉,长92.12千米。1958
年,黔西县林泉区发动群众建成林泉至桃井公路。是年,大方县组织民工建成瓢井经石坪至长
石大车道。1959年按简易公路标准改建完工。1969年修建桃井至百纳公路,1971年建成通车。
命名为林(泉)百(纳)公路。1969~1971年,大方县以民办公助方式,发动群众建成百纳至
大山段公路。1973年投资11.5万元动工修建长68延米的隆里桥,1975年完工。1977~1978年,安
排17万元,建成长石至大山段公路。1979~1980年秋,追加8万元,整修百纳至长石路段。1989
年,省将林百公路、百长公路、长石至石坪公路合称为石林公路,列为县道。2001年,省核定
为X715线石林公路。
X720线黔金公路 自黔西县城关起向东北经黎明、定新、重新、过乌箐桥入金沙县杨柳,
止于金沙县城,长74.6千米。民国32年(1943),金沙县政府向全县16个乡筹募资金19.64万元
法币,修筑金沙至黔西公路,未果。民国34年(1945),省组织测设全线,黔西、金沙县征调民
工动工修建,黔西修至三堰毛路,金沙修到乌箐毛路。1951年复筹议修建,因工程预算与计划
金额相差过大,省交通厅决定暂不开工。1956年,国家投资15.86万元修建,基本沿民国时期开
挖毛路。是年1月25日,黔西、金沙县动员民工以民办公助方式修建,1957年7月竣工,10月1日
通车,称金黔公路。1989年,省交通厅调整公路线,将金沙城关经岩孔,过寒婆岭到仁怀县水
口寺路合称为黔水公路,定为县道。2001年,省将黔(西)金(沙)公路定为X720县道。是年
国家投资4320万元,将该线四级泥结碎石路面改造为三级次高等级油路,毕节公路管理局组织
施工,2003年工程竣工。
X724线黔沙公路 起自黔西城关南门外肖家井,向南经凤凰到沙窝,长13千米。1958
年7月,黔西县沙窝区发动群众修建,9月完工。1976年建成沙窝至五里段约10千米乡道。
1983~1985年。整修完成路段,改善路况。2000年,修建五里至洪家渡8.58千米公路,并作全线
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