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6 - 毕节地区通志(卷二)
P. 266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均置有长2尺、宽1.5尺的祖宗板。祭时,将祖宗板置于西面桌子正中,桌上放满各种祭品。全家
按辈分分长幼依次向祖宗板扣响头。次日祭天,杀一头无杂毛黑公猪,将肠、膀胱等物放在斗
中,挂在埋好的杆顶或树上,让乌鸦等鸟啄食,在3日内吃尽便认为大吉。同时将猪肉切碎与小
米煮成稀饭款待亲友、邻居、过往行人,称为吃祭天饭。有的向北方作三叩首,以示怀念故土
和祖先。祭天饭必须当天在屋外吃完。每年过年或专门许定日期举行敬碗架神,祭时要杀灶化
猪,外人不得同吃灶化猪,若吃不准说话,吃后悄然离去。满族崇拜狗。传说其祖先在一次被
敌军追杀中,藏在草丛里,敌人放火烧,被一条湿透水黑狗,反复将草滚湿,大火熄灭,其祖
得救。崇拜以谢黑狗恩。
8.禁忌。满族在农历大年30夜吃年饭忌泡汤;正月初一忌说不吉利话;戌日忌动土;新郎新
娘拜堂忌未嫁女在场;赶戛时忌人发现;吃灶化猪忌外人参加;严敬吃狗肉、穿狗皮。
9.刺绣挑花编织、石雕。满族妇女爱打扮,尤以酒席、集会、走亲戚为盛。过去富有之家除
请家庭老师教习女孩学文化外,还请精习挑绣女工教女儿,一般人家女也要学会针线活计。由
此,满族妇女善于在女装作蝴蝶花卉以等镶边绣以及作背扇心、衣领、袖口、裤脚的桃花。其
挑绣花纹图案,颜色鲜艳,神态生动。妇女所编织的羊毛巾、羊毛毡、羊毛帕及麻布帕,线纺
既细又匀,编织技巧精湛,花纹图案美观大方,实用价值高。黔西、金沙、大方的满族不少古
墓采用方正、平整而坚硬的石料砌成圆形墓,墓身图案和碑文,雕刻别致。黔西县金坡民族乡
宋家沟宋氏花坟,墓身用73块长50厘米,宽90厘米磨光石块砌成,几乎每块石上都雕刻有不同
的花纹图案。大方倪家花坟,墓为圆形,五层围石构成,地脚石为花草纹,二、三、四层全为
浮雕图案,每个图案有花纹镶边,五层为瓦檐盖顶,沟头、滴水由云纹装饰。坟至今150多年,
花纹图案完好。
第十节 未识别族群
一 穿青人
称谓 穿青人的先民,在明代及以前称为“土人”,明清有称为“里民子”“羡民”“县
民”“民家”等。在清康熙三年出现的木刻小唱本《水西传》中“穿青”族群首次出现。在清
乾隆《威宁州志》中,穿青人的称谓首次载入史册。之后的清光绪《平远州续志》和民国《大
定县志》等志书中都有穿青人的记载,并与水西境内的彝、苗、仡佬、布依、蔡家、羿人、
白、仲家八个民族并列,统称为“九种夷蛮”。在民间,汉人称之为“大脚板蛮子”,彝人称
之为“撒娄米”,苗族称之为“撒额搂”,布依族称之为“戛敖”,仡佬族称之为“褒沙”,
蔡家人称之为“谷勒”等。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穿青人以“未识别待定民族”的身份生活在
毕节地区和周边各市境内,并分别以“青”“青族”“穿青人”等称谓写入第一、二代中华人
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
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