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2 - 毕节地区通志(卷二)
P. 242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停灵、超度、出殡、入葬程序,开销很大,一般贫苦农民办完一场丧事后就会负债累累,乃至
              破产。七姓民有些丧俗同汉族相同,有些与彝族相似。如今丧事逐步从简,有火葬地方,有少

              数人实行火葬。龙家,清代中期以前实行火葬,用高架停尸,请师人念经击鼓。清代中期后,
              实行土葬。程序有:

                   1.举哀。老人死后,搭高架停尸于中堂,1人于堂后问某某老人还能吃药不,孝子用竹叶沾
              水滴死者之口,答不能吃了,而后家人才举哀痛哭。此时将房前屋后树木砍倒一棵,以示家中

              为死人举哀。男丧砍杂树,女丧砍果树。
                   2.报丧。报丧人提小白木棍一根,挂斗笠置于姑家、舅家门前不语,待亲戚家烧香、纸后,
              报丧人才开口说话。

                   3.超度。超度用本族法师,法师头戴法冠、身穿法衣、手拿扇子,边跳边念经。另法师身披
              被条,手持系有木梳一把的木刀,在前面法师念经时随身附和。每做完一堂法事,在场媳妇和

              儿子都要哭诉一场。亲人来祭悼,丧仪不拘,但女儿、孙女来祭奠时,需要牛或羊。宰杀牛或
              羊,皮子还给祭奠者。丧事期间,家中和至亲妇女都要穿白素衣。超度完后将尸体移入墓里石
              棺内,然后封闭墓门。葬后3年内每年都要杀鸡做一次鸡斋,以入葬的日期作为鸡斋日。做鸡斋

              时,出嫁女儿要送鸡,只送不吃,吃了不吉利。南京人葬俗随从龙家,用石墓,不用石棺,用
              木棺。墓式比较讲究,墓石上阴镌文字、飞禽走兽和奇花异草。凡南京人居住过的地方,均有

              这种石墓,以大方县城西南20千米处,明代谢氏石室墓最为典型,其雕刻具有浓厚的中原文化
              特色。民国后,龙家和南京人葬俗逐步改变,念经超度从简,墓式不再用梭棺石墓,而用棺木

              入土埋葬,用土垒坟,一坟一碑,碑文统用汉字,内容与汉族相同。
                   信仰禁忌 白族信奉佛教,供奉佛祖,观音、弥勒,现代有部分中、老年妇女在农历每月

              初一、十五素食吃花斋。元代,威宁七姓民在蛇街西侧约1000米处建有崇圣寺。除信仰佛教
              外,还相信人死后有灵魂,认为德高望重长辈死后会成为神祖,每一家族都有一块神祖牌,在
              年节时祭祀。清代晚期,基督教传入,威宁、赫章、纳雍部分县白族人加入内地会或循道公

              会,改信基督教。新中国成立后,信基督教人减少。来自南京的先民,沿袭信仰佛教和道教之
              外,还普遍敬仰坛神。信仰坛神有:天王坛神、姑妈坛神、赵侯坛神。现在少数白族信仰天王

              神,各家写一神牌,自发烧香磕头,借以祈福消灾。也有少数人家信仰供奉姑妈坛和赵侯坛。
              供奉姑妈坛在家中墙壁悬挂一小木板,木板上再放一个小木箱或一个小布袋,内装谷米盐茶等
              物,年岁辞旧迎新时,用鸡、肉祭祀。对赵侯坛的供奉,有篾萝、木箱两种,内装粑粑、米

              饭、酒茶,供时用木碗木匙,不用筷子。



                                                第六节 布依族





                   族称 布依族先民自称“濮越(或布衣)”“濮夷(或布衣)”“濮僚”。彝族称为“撒
              吐”或“撒夷吐”。汉文献记载,秦汉以前称布依族先民为“濮越”或“夷越”;东汉六朝称



             500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