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5 - 云南生态年鉴2017
P. 245

理论研究


            续发展首脑会议,注定只能在一些细微问题上达                              人人共享、公众幸福指数升高的文明。这不只是生
            成象征性协议,在资金技术援助、贸易义务、保                              态、环境领域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而且是推进人
            健、教育、债务削减和可再生能源生产等关键议                              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经济与社会、人与人之间、
            题上,不可能取得实质性进展。此外,环境问题                              人的身与心之间关系协调、发展平衡、步入良性循
            的本质就是社会的公平、正义问题。受环境灾害                              环的理论与实践,是人类社会跨入一个新的时代的
            影响的群体,常常是没有实际权力、更大范围的                              标志。同时,人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
            群体,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社会的公平、正义                              社会,是充满活力、充满理想和追求的社会,与解
            问题。资本主义本质不可能从实质上放弃剥削而                              决资金短缺、技术落后、项目选择甚至仅仅关注人
            追求公平,从而也就不可能在根本上解决环境公                              与自然的物的关系问题的社会有着质的区别,不仅
            平、生态危机问题。                                          是一场人类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同时还是一场伟
                 可见,人类社会要继续发展,就必须用生态                           大的思想革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说中国共
            理性取代经济理性。100多年前,马克思对资本主                            产党人所进行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
            义生产方式的批判就包含着对经济理性的深刻批                              践的探索,以其日益全面关注自然生态、社会生态
            判。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这种经                             以及人类精神生态中各要素的协同发展,致力于建
            济理性,只会使劳动者失去人性,变成机器;只会                             立公正、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
            使人与人的关系变成金钱关系;只会使人与自然的                             态文明的不断探索,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
            关系变成工具关系。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文明建                              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设正在向世界昭示:只有以消灭剥削,实现共同                                  (三)进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无
            富裕,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推动人类可持续                              产阶级政党奋斗目标的重要途径
            发展为己任的社会主义社会,才会认真面对生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
            危机问题。                                              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二)中国共产党人对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                           的领导核心。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
            实践的探索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贡献                                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
                 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是马克                           许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解决生态危机,
            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                             建设生态文明,是当代人类共同面临的世界性难
            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联系最直                             题,自然生态的严重破坏,各种自然灾害的频繁
            接、最密切,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降临,生存空间的缩小,生存质量的下降……也
            建设的探索与发展,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                             是危及实现“中国梦”的难题,不说国外“绿色
            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                             运动”的兴起,催生了“生态社会主义”,也不
            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性贡献。                                      谈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
                 生态文明是对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的深刻变                           伦理和生态智慧的博大精深,仅就当代中国特色
            革,是人类文明质的提升和飞跃,是人类文明史的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命题而言,就是人类建
            一个新的里程碑。从观念形态上讲,人们必须从工                             设美好社会实践中的一个崭新课题,也是中国共
            业文明理念中、从科技主义和物质主义的种种弊端                             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共同的“中国梦”的重要组成
            中重新认识生态文明;就本质与含义而论,生态文                             部分。只有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事
            明是当代世界知识经济、生态经济和人力资本经济                             业,超越资本主义最大限度地耗尽地球资源的发
            相互融通构成的整体性文明。它不仅是遵循自然规                             展模式,合理地使用资源,妥善地解决发展与环
            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行事的文明,还是一                             保的矛盾,进而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问题。才
            种遵循特殊规律的文明,即遵循科学技术由“单一                             能为最大多数人谋求幸福与发展,才能在发展经
            到整合、一维到多维”综合应用的文明;在理论和                             济、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巨大物质财富、发展社
            实践的结合上,生态文明正是中国共产党人遵循科                             会生产力的同时,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所
            学社会主义的指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                              以说,进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无产阶
            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追求的文明,即人                             级政党奋斗目标的重要途径。
            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双赢、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宋锡辉、段凯烨 云南师范大学)


                                                                                                           19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