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7 - 云南生态年鉴2017
P. 237

理论研究


            促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得以树立,并引导正                                  (一)倡导“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处理人与
            在兴起的生态文明建设热潮健康发展,十分必要                              自然的关系
            从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汲取营养,在重视对马克思                                  钱穆先生曾说过: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
            主义经典作家生态文明思想资源的挖掘和整理的                              人类的巨大贡献。
            前提下,尤其要注重汲取中国原始生态文明的精                                  “天人合一”的思维源于中国远古时期追求
            华、吸取边疆少数民族原始生态文明的精华、认                              “天人相通”的宗教仪式,后演变为思想家们“人
            真总结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理论与实                              与自然应和谐一体”的思想观点。这个思想观点的
            践,同时结合现代科技,采用创新的教育观念和                              世界观基础就是中国古代整体论的哲学思想,它建
            方法技术,促其再生复兴。只有这样,人文社会                              立在中国古代哲学关于人类与天地万物同源、生命
            科学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更                              本质统一、人类与自己生存环境一体的直觉意识的
            符合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历史要求和中国民众边疆                              基础之上。这种古代整体论的哲学,在中国古代三
            人民的需要,创建富有中国特色和竞争力的生态                              大思想流派儒、道、佛中都有充分的表达与论证。
            文明发展新模式。                                           儒家以人与“天地万物一体”为说,道家以“天地
                                                               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为宗,佛家以“法界
                 一、中国古代生态文明观思想资源分析
                                                               缘起”“无碍”为旨,都是把天地万物人类看作一
                 尽管生态伦理学问世于20世纪中期的西方,                          个整体的。这种中国古代的整体论哲学也通常被概
            但此前在中华传统农业文明中即存在大量的生态伦                             括为“天人合一”思想。
            理文明思想。这些思想不仅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得                                 首先,从宗教信仰和自然崇拜的心理趋向
            以延续发展的道德基础,更是现代生态伦理学健康                             看,“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天人感应思想的发
            生长的历史养分和更好地建设中国生态文明的无穷                             展,其内容主要指天道与人道、天为与人为相通、
            宝藏。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续5千多年而不断,原                             相类和统一,形成具有天人同源、天人同气、天人
            因之一就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原始生态文明意                             合化、天人同心、天人合同、天人和合、天人同乐
            识始终未受到现代工业文明的颠覆性破坏!                                等一系列天人合一关系的理想和愿望,表达了追求
                 人类对自然是虐待还是尊重的选择,是在长                           生态文明和生态自然的美好目标,对于树立自然的
            期与自然打交道中逐渐深化的。                                     生态文明观念,发挥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态文明中的
                 古代科学水平低,生产技能低,人敬畏自然。                          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到近代,由于科技的发展,人开发、利用自                               其次,从学理上讲,“天人合一”是中国传
            然能力的提高,以为“人是自然的主人”,认为只                             统哲学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学说。在中国古
            有不断扩大和加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开发、利                              代,关于“天”一直有着多种不同的含义,但是战
            用,人类生活才能更加富裕和幸福。                                   国中期以后,多数思想家所说的“天”,已经特
                 时至现当代,则逐渐形成了以无限度、无休                           指广大的人之外的客观世界,意含“自然界”,至
            止攫取自然为前提,以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为核心的                             于所谓“人”,则至“人类”、“人类社会”。
            发展观。这种发展观以“恶”的方式对待自然。                              所讨论的“天人关系”问题,就是“人与自然”的
            结果是“人有千算,天有一算”,大自然正在对                              关系问题。用古代学者的话来说,就是“天人之
            人类进行报复,污染了的环境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际”——人与自然的关系。
            和生存,资源和能源危机制约着人类社会的进一                                  “天人合一”思想被认为是中华文化的特
            步发展。                                               色,它所讨论的内容遍及自然、政治与道德诸多方
                 在这个大背景中,人们突然发现,绵延5千多                          面,各家各派,各个时代都有关于天人合一的议
            年的中华文明不乏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其间的                              论。总体而言,中国古代的“天人之际”的思想观
            智慧和哲理,促使现当代面对生态危机的人们再                              点,大体分为两大类:一是偏向强调统一的“天人
            次深思。                                               合一”说;另一类则是偏向强调“天人相分”说。
                 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文明的当代价值突出地表                           而后者的思想和观点,在中国古代一直没有得到充
            现在它既能为现代生态伦理学提供精神养料,也能                             分展开和讨论;反之,“天人合一”的思想观点却
            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资源。                               受到重视。


                                                                                                           19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