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5 - 云南生态年鉴2017
P. 235

理论研究


                 (四)漆树栽培及其加工利用                                 繁,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变得十分便捷,给人们的
                 漆树为漆树科落叶乔木,是中国重要的特用                           生活、生产和出行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给当地的
            经济林,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地和云贵高原山区,主                             一些传统文化与习俗带来冲击,他们学着在生活、
            要用于割漆,漆业是天然树脂涂料,素有“涂料之                             生产中学习、试用和使用现代工具和信息,因此,
            王”的美誉。漆树可取蜡,籽可榨油,木材坚实,                             不可避免地博弈、评判原来的一些习俗习惯,逐渐
            生长迅速,为天然涂料、油料和木材兼用树种。                              地取舍和放弃原来一些习俗和生活生产方式,许多
            该树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                              当地民族特有的习俗、规定及信仰正在丢失,一些
            其毒性在树的汁液,对生漆过敏者皮肤接触即引起                             当地传统的保护环境和资源利用方式亦发生改变,
            红肿、痒痛。在怒江地区,当地世居居民主要采集                             逐渐地以获得经济收益为主体的活动成为主角,若
            漆籽用于榨油,漆籽油是当地居民主要的珍贵食用                             不及时采取保护与有效的传承措施,当地民族特有
            油,仅孕妇生产、重要节日、农忙季节等食用。                              的文化将已不复存在,当地特有的森林管理制度和
                 漆树在怒江多为自然生长,由于多年采集和                           规定亦将消亡。
            食用人多,导致资源越来越少,漆籽油更成为当地                                 (三)城乡规划建设与当地文化习俗的脱节
            稀缺产品。在此情况下,当地居民积极探索漆籽育                                 现代城下规划和乡村建设盲目性突出、同质
            苗和培育技术,选择在坡耕地和土层较好的地区栽                             化严重,忽略对当地文化、习俗的调查了解,导致
            种漆树,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他们积极改进加                             地方特色失色、民族风格丢失、传统文化消失,新
            工工艺,由原来各户采集加工,到成立专业合作                              农村建设项目亦是如此。
            社,农户仅负责采集,而加工过程则由懂技术的当
                                                                   四、对策与建议
            地能人负责,农户根据自己需要购买漆籽油饼,并
            开设专门店,供城市居民和游客购买。                                      (一)采取多种途径,改善居民生计条件,
                                                               增加农户收入
                 三、问题讨论
                                                                   为了使自然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就需要各
                 (一)怒江峡谷的脱贫与发展                                 级政府多途径加大对怒江峡谷山区的投入力度,帮
                 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已有30余年时间,中国农                          助社区改善道路、电力、水利、卫生、通讯等条
            村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受地理环境、交                              件,促进当地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结合当地
            通、信息等自然和社会经济等影响,居住在怒江                              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发展种植业、养殖业。
            峡谷山区的居民,生计条件和生活状况并未发生                              加强实用技术的培训与示范推广工作。
            根本性改变,经营农业仅能解决吃饭问题,经济                                  (二)将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当地社区
            收入主要靠采集林中非木材林产品,如草果、竹                              生计改进有效结合
            笋、中药材等,但受交通、市场、物流等环节制                                  为了更好地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他
            约,这些产品多以低廉的原料价格出售,获得的                              们在环境保护、社区发展中的作用,建议结合当地
            经济收入仅能维系家庭生活基本需求。为了改善                              实际,从乡村旅游、民族传统文化展示与传承、当
            生计和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国家在边境                              地特色资源开发出发,按照民俗与乡村旅游融合方
            民族地区,实施了多项惠民政策如低保、生态补                              式,探索在保护传统民族文化的同时,促进当地的
            偿等等,这些惠民政策的确给予当地居民很大的                              经济发展。
            帮助,但因涉及面大、农户多、农户基础差、需                                  (三)积极探索民族传统文化与新农村规划
            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许多问题还很难在较短时间                              和建设紧密结合
            内解决,加之在其他因素的影响下,部分居民特                                  为了使地方传统文化得到保护与传承,让村
            别是年轻人开始走出家乡走出怒江峡谷,到外地                              民更多地融入新农村建设和社区发展项目中,建议
            谋生创业,这不可避免地导致造成当地传统文化                              政府在新农村规划和农村发展项目调查规划时,让
            和传统生态观念的改变与丢失。                                     政府决策人员和具体设计人员多到少数民族居住地
                 (二)外来文化对当地传统文化和习俗的冲击                          区开展调查和走访,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让更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现代交流和通信设施                           多的民族特色元素融入农户设计、道路建设和产业
            如有线电视、移动电话等的普及、人员流动的频                              发展中。


                                                                                                           18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