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4 - 云南生态年鉴2017
P. 234

云南生态年鉴 2017
                   Annual  of  Yunnan  Ecology

              查,当地居民都习惯在房前屋后或其他空地,栽种                            年加大,居民们的经济条件与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
              一些旱冬瓜树,每年都采集一些旱冬瓜树的种子,                            覆地的变化,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亦随之改变,对
              撒播在将要撂荒的地块或一些荒山和生态脆弱地                             环境的认识、知识及观念亦上升到更高的高度。较
              区,以促进该地块更快地恢复植被,待旱冬瓜生长                            之前的调查研究,怒江世居民族对森林、对环境有
              至5-6米高时,将其砍伐作为薪柴,其枝叶焚烧后                           了新的内容和更深的认知。
              作为肥料,再种植作物。                                            (一)退耕还林与森林植被恢复
                  (二)冬瓜树种植与茶园管理                                      自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政策以
                  茶叶是傈僳族、怒族同胞的主要饮品,居住                           来,居住在怒江地区的3个民族居民积极响应,并
              在福贡、泸水的世居民族亦有较长的种茶历史,茶                            结合自己的优势和条件,将轮耕地退耕恢复植被,
              叶都种植在海拔2…000~2…500米的高山地带,由于                       并在其上撒播冬瓜树种子,实施封山育林以尽快恢
              山高坡陡,这些茶园多依靠土壤自身的肥力生长,                            复植被。该举措不仅改变了当地世代沿袭的传统农
              很少有村民到茶园施肥情况,导致茶叶长势缓慢,                            业耕作方式,而且终止了该种植系统,减缓了对森
              产量下降。为了恢复茶园肥力,当地居民借助在轮                            林植被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歇地上种植冬瓜树的经验,在茶园中稀植一定数量                                 (二)森林植被恢复与林下草果种植
              的冬瓜树,让其落叶面地,提高茶园地力,增加茶                                 在轮歇地和荒山种植冬瓜树恢复生态的同
              园的产量。                                             时,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利用林下遮阴、湿度
                  (三)森林放牧与牧草管理                                  大和土壤肥沃等特点,在林下种植草果和采取
                  居住在怒江峡谷的这三个世居民族居民都习                           相关非木质林产品,如竹笋、野生食用菌、森
              惯于将牛、羊、马,甚至猪放养于轮歇地及天然                             林蔬菜等等,增加家庭收入,探索替代经济收
              林内。该方式俗称林下放牧,是一种以现有森林                             入途径。
              为基础,充分挖掘林地生产潜力的一种林牧复合                                  (三)薪柴采取替代途径
              系统。林内冬暖夏凉,风小湿度大,草叶鲜嫩,                                  傈僳、怒族和独龙族都是传统的火塘文化,
              适口性强。适合放养的森林包括天然林、人工                              家家户户都有常年不息的火塘,对薪柴的消耗
              林、灌木林,但都以常绿阔叶天然林居多。据调                             很大,每年入秋后的农闲季节(11月至翌年3
              查了解,村民们多在农闲时节(当年8月到翌年的                            月),傈僳族男子都要砍一年的薪柴,主要树种
              3月),他们都将牛、马牵到森林下任其放养,                             是当地主要的冬瓜树和其他杂木。初步调查统
              每隔3~5天才派人到山上看一下,农忙时节,才                            计,每户需要薪柴15立方米以上,仅薪柴一项就
              将牛马牵下山,在一些田间地角、刚停耕的撂荒                             对森林和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据调查了
              地、灌木林地和疏林地上放养。居住在海拔较高                             解,目前,大多数社区,特别是沿怒江两岸居
              的地区,村民们在夏季5~10月将牛、马等放养在                           住的村民,由于大量的烧柴消耗,原来分配给
              高海拔地区,冬季天气寒冷时节则实行圈养,或                             农户的自留山及集体山林几乎被砍光,且越砍
              在低海拔地区放养。                                         越远,有些还延伸到保护区内砍伐,因而给保
                  (四)林内中药材种植与管理                                 护区的管理以及区内野生动植物的保护造成巨大
                  据调查了解,为了提高林地的利用效率,创                           影响和威胁。
              造更多的收入机会,居住在福贡、泸水的居民都习                                 在保护森林植被和生态环境的驱使下,世居
              惯在森林内种植黄连等中药材。黄连为多年生草                             民族们也不得不寻求新的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减
              本,是重要的药用植物。林下湿润凉爽,直射光                             缓对森林的砍伐和薪柴的消耗。调查发现,居住
              少,为黄连生长提供极好的天然屏障,同时减少了                            在怒江两岸的居民们,利用怒江流域高差大、河
              成本,增加了收益,促进林木生长。                                  流湍急,滑坡、泥石流发生频繁,每年雨季有大
                                                                量树木从上游地区冲下来,为此,居民们在河道
                  二、怒江世居民族绿色发展传统生态观的演
                                                                转弯处,搭建一些树篱,以将树木阻挡下来。据
              变与拓展
                                                                了解,通过该举措,不仅解决了居民日常的薪柴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对                           需要,还可将剩余部分出售,使他们获得又一个
              少数民族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与扶持力度逐                            经济创收途径。


            18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