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8 - 毕节地区通志(卷九)
P. 198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二 重教兴学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奢香摄贵州宣慰司使,二十五年(1392)设贵州宣慰司儒学。

            宣慰司儒学规模宏大,为全省儒学之冠。除招收宣慰司“土生”外,还招收贵州卫、贵州前卫
            “军生”及贵筑等地“民生”寄学于宣慰司儒学。宣慰司儒学教学成绩优良,故科甲之士亦为
            全省之冠,共取进士13名,举人268名,岁贡159名。各地土司效法宣慰司儒学榜样,亦纷纷建

            立儒学。
                 明正统年间,毕节卫教授孙隐,以敦品树诸生之范,人咸贡之。

                 明正德五年(1510),云贵乡试中举的乌撒人缪良玉,曾任营山知县,以清惠著称。御官
            回乡后,鉴于乌撒士子赴云南乡试及贡入京师国子监均路途遥远,艰于资斧,故应试者少。遂

            购东起乌撒城东关豆腐井,经北关外下坝至回子村北山凡十余里地,岁入粟数千,以为士子科
            考和升入国子监读书之费用。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黄平人白光衢官威宁教授时,威宁因迭遭兵变,学校虽存,而
            教法废弛。光衢力振其衰,积16年而学校改观。去之日,诸生思其教泽,立石纪之。光衢之
            后,继之者为贵筑人管遴。光衢与遴先后以善教闻黔中,有威宁二贤师之誉。康熙三十九年

            (1700)官平远州学正的思南人田祖,在任期间,修建学宫,课士殷勤,亦为贤师。
                 威宁州遵化里红稗坝(今赫章县六曲河镇)人安天爵,在赫章彝族上层人物中首倡习读汉

            文、传播汉文化,重视教育,开设家庭学馆,延聘豫籍学者为家庭教师,教授其族属子弟,并
            招收村童前来就读,学习汉文化,开乌蒙地方办学之先河。其子中豫、中咸、中立均有文才;
            其孙子履泰、孙女履贞皆精习汉文,诗文颇有造诣,有遗诗传世。

                 清乾隆十九年(1754)福建侯官人李云龙任平远知州时,平远学宫材木蠹朽,墙壁倾欹者
            不一。云龙捐俸廉,倡率绅民大加修葺。平远旧无书院,云龙择地捐银建之。又建九贤祠,聘

            闽人翁云涛讲学其中,于是平远士子咸知理学渊源,规行矩步彬彬焉。其后,平远知州刘宗之
            亦以修学院、设义学为州人所敬爱。
                 赫章野马川人陈圣学捐资兴学,设家馆招收门生教授,所有门生应试皆中榜,圣学受清廷

            赐封为文林郎。
                 清嘉庆、道光年间黔西州新场(今金沙城关)人舒懿章幼年丧父,靠母刘氏清操苦节,辛

            勤教养,以获成长。后家业上万,为新场之大富人家。道光十一年(1831)懿章捐银100两,为
            玉屏书院购置田产,给童生伙食之需。懿章尊师重道,同街人胡成侯任教于玉屏书院,懿章每

            过胡家门,必以弟子之礼进而拜见。懿章之德行,新场妇孺皆知。逝后,清廷恩例授以登仕郎
            表彰。

                 毕节县海子街人沈维潘,清雍正年间在故里设馆教学,精于讲义,且教人以身立范,务敦
            实行,受其教者,皆品学兼优。尔后,执掌毕阳书院,四方来学者众,春秋两试,半出门墙。
            后,受聘掌云南镇雄书院,执教10余年,科甲翰苑蝉脱而兴。乾隆十年(1745),维藩卒于故



          3644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