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4 - 毕节地区通志(卷九)
P. 194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5.祭山。农历三月初三,农村多以村寨为单位,组织寨内农户以鸡、鸭、猪、羊等到山神
            庙或传统祭神的山上祭祀山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祭祀后,举行会餐。

                 6.祭树。部分农村以村寨附近一大树为神树,于农历三月第一个辰日,村民自发组织,以
            香、烛、纸钱、雄鸡和刀头(约2寸见方的熟猪肉)祭树,仪式简单,仅为礼拜祝祷,祈求免遭

            冰雹灾害。
                 7.祭龙王。有的村寨于农历二月初二或六月初六祭龙王,有的村寨则遇灾旱不雨时祭龙
            王。祈求龙王降雨。祭品多为羊。祭祀或在龙王庙前,或在龙滩之畔。祭祀由地方推举会首操

            办,群众出资。祭祀毕,以祭品在现场会餐。
                 民国时期的纪念 抗日战争至民国37年(1948)年前,举行的祭祀性纪念活动,有3月12日

            总理(孙中山)逝世纪念、3月27日革命先烈纪念、7月7日国难纪念、8月27日祭孔。民国35年
            (1946)7月4日,毕节专署制发“本年七七国难纪念会筹备会议决定是日上午9时在忠烈祠(关

            岳庙)举行公祭”的通知,并知照“纪念日正午12时施放警报3分钟,全市人民一律停止工作,
            坐者起立,行者止步,立正默念至警报停放时为止”。

                 民国37年(1948)后,根据国民政府行政院下发的修正国定纪念日日期训令和抄发的《国
            定纪念日日期表》,举行的祭祀性的纪念活动有:11月2日国父诞辰,是日休假1天,或由专署
            和县政府召开各界纪念大会,或由各机关学校团体分别集会纪念。8月27日孔子诞辰,是日休假

            1天,或由专署和县政府在文庙大成殿召开各界纪念大会,或由各学校师生分别集会纪念。9月3
            日抗战胜利纪念,是日休假1天,或由专署和县政府召开各界纪念大会,同时致祭忠烈,抚慰遗

            族;或由各机关学校团体分别集会纪念。3月29日革命先烈纪念。是日休假1天,或由专署和县
            政府召开各界纪念大会,致祭革命先烈;或由各机关学校团体分别集会纪念。每年3月29日革命
            先烈纪念和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又叫春秋二季致祭阵亡将士典礼,同时致祭抗战殉难官民。

            致祭地点在忠烈祠或其他适当地点举行。



                                                   七     杂     仪


                 剃毛头 有家长相信男孩子留长发可以保清洁平安者,孩子自幼即不剃发。待孩子长到3

            岁、6岁或9岁,才请先生择定时辰,为孩子剃发。届时,由孩子舅父为外甥先剃3刀,再请理发
            师将发剃净。富裕之家孩子剃毛头后,即为其着新衣、新帽、新裤、新鞋、新袜,穷家则仅将

            头发剃净。剃毛发前数日,主家知会亲朋好友。届时,亲友或送衣物,或送礼金致贺。主家设
            宴招待宾客。

                 拜寄 家长望儿女长命富贵,根据其生辰八字,选定要拜寄之人,择期拜寄。拜寄之家,
            必备厚礼带孩子前往,受拜者须给孩子另取名字,并在孩子颈项或手腕部系红线绳,诵以长命

            百岁、长发其祥等吉祥话语。自此,寄拜名即为孩子通用名,两家即结为干亲关系,往来行
            走。还有以搭桥方式行拜寄之事者,拜寄之家择定日期、方位,用木棒、藤条在人多往来的小
            沟上搭便桥,覆以泥土,并用五色布条和草绳绕桥,用雄鸡祭桥。其后,谁先过此桥,即将孩



          3640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