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3 - 毕节地区通志(卷九)
P. 193
第二十六篇 社会生活
礼,各官随行礼。奠帛,行初献礼,奏宣平之章,舞羽龠之舞。引赞引承祭官诣盥洗所,浴水
进巾。司帛奉帛、司爵奉爵进,承祭官入殿左门,诣先师位前跪,一叩;司帛跪奉篚,承祭官
受篚拱举奠于案;司爵跪奉爵,承祭官受爵拱举奠于正中;一叩,起立,复位。分献官各诣四
配、十二哲、两庑奠献如仪,各复位。司祝至祝案前跪,三叩,奉祝版跪案左,乐暂止,承祭
官诣读祝位跪,众官皆跪。司祝读祝文:“维某年某月某日,某官致祭于至圣先师孔子位前,
祝曰:先师德隆千古,道冠百王;揭日月以常行,自生民所未有。属文教昌明之会,正礼节乐
和之时,辟雍钟教,咸荐恪于馨香;泮水胶庠,益致严于笾豆。兹当仲春、仲秋,祇率彝章,
肃展微忱,聿将祀事。配以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尚飨。”读祝毕,
捧祝版正位跪,安于案,三叩、退。承祭官三叩、起立、复位。行亚献礼,奏秩平之章;行终
献礼,奏敍平之章。承祭、分献并如初献仪。乃饮福、受胙,承祭官诣饮受位前,跪饮福酒,
受福胙。正叩,起立,复位。舞文德之舞,退。乃撤馔,奏懿平之章。撤馔毕,送神,奏德平
之章。承祭及众官行三跪九叩礼。执事者奉祝、次帛、次馔、次香供送燎所,各官避立西傍东
面,视祝、帛过,复位,引诣望燎位,望燎毕,阖户。各退。
民国时期,祀孔仍为隆重大典。每年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官府及各学校多举行隆重祭
孔典礼,然礼仪多革新简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祀孔停止。
2.祀天地君亲师。清代至民国年间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城乡居民,均于堂屋后
壁正中设神龛,或木刻或红漆黑字或红纸写贴“天地君亲师位”牌位供奉。牌位左右或写“历
代昭穆考妣,普天文武神贤”对联,或根据不同信仰,供奉佛教释迦牟尼、观音大士、文殊普
贤,道教太上老君、文昌帝君、梓橦帝君、关公大圣、岳武大圣,灶王府君;又按职业不同,
务农者加五谷大神、稼穑先师、牛王菩萨、马王菩萨或牛马二王,从商者加写赵公元帅、福禄
财神,行医者加写药王二圣,石木二匠加写鲁班先师,酿酒者加写杜康先师等作为陪神供奉。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破除神位,于神龛上供奉毛泽东像。20世纪80年代后,堂
屋正中复又供奉“天地国亲师位”神牌。
3.立碑包坟。清代至民国时期,略具规模的家族和富有之家,后辈多为前辈老人立碑
包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少行此道。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立碑包坟被
视为搞封建迷信活动,遭禁止。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后,立碑包坟之风复又兴起。事
先,主家请先生择定吉日,而后请石工打制好碑或包坟石料。包坟时,请道士诵经后方能动
工;立好碑或包好坟后,又由道士诵经,方称圆成其事。亲友或送鞭炮或送礼金致祭,主家
设宴招待宾客。
4.庆坛。织金县穿青人庆五显坛,汉族中有庆赵侯坛、娘娘坛者。一般庆坛之家,多择农
历十、冬、腊月,或还愿,或求禳解,即请端公到家祀神做法事(俗称跳菩萨),设经场,供
祭品。坛场多为庆坛人家堂屋,于壁上悬挂五彩画轴,燃香点烛,端公着各种戏衣,戴面具,
扮元帅、将军、仙娘等,敲锣打鼓行法事。法事一般3~7日。祀神之家,门贴红联,亲友送礼
多用鞭炮,主家设宴款待亲友。
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