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5 - 毕节地区通志(卷九)
P. 195

第二十六篇 社会生活


            子拜寄过桥者,按自己姓氏取名桥保、桥顺等。更有两种随机缘而行的拜寄方式,一种为孩子
            出生后谁第一个跨进其家门,即拜寄谁为寄父寄母;另一种为僧人到家化缘,随缘后即将孩子

            拜寄僧人。
                 立指路碑 择期在三岔路口竖石碑或木牌,正中上书×××身犯将军箭并写明东西南北走

            向,碑牌左右书“弓开弦断、箭来碑挡”对联,俗谓可保平安。
                 背星辰打保福 本人遇不祥之事禳灾,或行事冲犯别人而为别人消灾祝福,择期请端公道
            士作法事,诵经,申文,以猪牲或猪头猪尾供奉。仪式进行1日者,结束时宴请贺者;仪式从简

            者,不宴客。
                 叫魂 有迷信人久病或软弱无力或小孩受惊吓而魂不守舍者,须唤回魂魄,称叫魂。作法

            时将1个鸡蛋立于盛米碗中,长声连续呼唤“×××三魂七魄回家来喽”等词,直至鸡蛋偏倒表
            示魂魄已归为止。

                 泼水饭 迷信急发性头疼脑热、周身酸痛系因新亡亲故纠缠而致病者,家人取1个饭碗盛
            水,以3支竹筷在水中扶立并不断念叨所能想到的新亡故亲名字,求其勿纠缠病者,直到筷子在

            碗中立住为止,而后,舀饭倒入水碗中,到屋外泼洒,并焚香化纸。
                 坐茶 旧时,大定县有坐茶习俗。小孩生病,要在神前许愿坐茶。仪式为:做8个米面粑摆
            在神龛前方桌上,由4个男孩分坐4方,每方放两个米粑,插上3炷香,前面摆一杯清茶。小孩一

            边吃米粑,一边喝清茶,取消灾去病之意。此习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自然废除。
                 散百乐     旧时,大定县有散百乐习俗。小孩出生满百日,炒7~10斤玉米花,在大街上逢人

            赠送1大杯,散完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
                 晒蛋 农历六月初六,毕节城区有晒蛋习俗。俗谓“六月六,晒蛋熟”。是日,按家庭成
            员,各将1个鸡蛋写上名字,装于盛器,放到户外阳光下晒。当日将鸡蛋煮熟吃下。据传,所谓

            欠六月(六月炎天饮食欠佳)者吃了晒蛋即不欠六月。
                 打牙祭 清代至民国时期,工商户、手工作坊、煤窑,每逢农历初二、十六两天,称肉打

            酒给店员、学徒、工人聚餐1次,俗称打牙祭。
                 送瓜 中秋之夜,将1个套上衣服的大金瓜或长筒形大南瓜,由青年男女敲锣打鼓送给已婚
            3~4年而未有生育的亲友,预祝早生贵子。

                 撒蛋 农历三月二十日,大定城及城郊久婚不孕妇女,多到县城南寺庙抢红鸡蛋食用,企
            求生儿育女。如来年有生育,则用煮熟染红的鸡蛋100~200个去庙中撒蛋还愿。此习俗民国前

            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已不复存在。



                                                   八     禁     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境内民间禁忌甚多。
                 日常禁忌 清晨不谈鬼说梦;未婚男女忌吃猪脚,怕叉媒人嘴;儿童忌吃鸡脚爪和玩雀
            鸟,以免写字时手颤抖;年幼子女穿过的衣服鞋袜不能送别人;男子不能从妇女晾晒的裙、裤



                                                                                                           3641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