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八)
P. 33

第二十四篇 文 化


            宁。石灰石平砌,现存残段150米,宽1.5米至1.7米不等。
                 赫章福来厂古道 位于双坪乡福来厂五里碑,筑于明代。石灰石砌筑,宽1.6米至1.7米

            不等。
                 赫章高枧古道 位于铁匠乡联盟高枧。部分被农户建房或种地破坏,残存长度约200米,宽

            1.7米。
                 纳雍十二弯古道 位于雍熙镇东北山王庙猴子岩,筑于清代,青石铺筑。为纳雍与织金、

            大方、乐治(史称卧这城)等地通道。从猴子岩至永新桥,长944米,宽1.5米左右,700余步阶
            梯,并建有亭牌。
                 纳雍水淹塘垭口驿道 位于老凹坝乡龙场水淹塘垭口至果几盖。今存1千米左右,路边有一摩

            崖,嵌在长89厘米,高55厘米岩石上,碑长31厘米,高36厘米,为汉、彝文碑,左为汉书,右为
            彝文,刻于清乾隆□ 年三月二十□日,汉、彝文现存共8行,每行9字,左已缺损,半圆形。

                 纳雍沙落驿道 位于董地乡石关南,始筑于明代。今存赖石关垭口段,长3千米,宽1.5~2
            米不等,沙砾、毛石砌筑。清康熙三年(1664),吴三桂剿水西,水西宣慰使安坤从此道退避
            “宣慰洞”。

                 纳雍卧这古驿道 位于乐治镇对叉、平寨等地,筑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乐治旧
            称卧这,明代曾设宣慰府,为贵州宣慰使霭翠、奢香、安贵荣、安坤的府第之一。与大定(今

            大方)、黔西、平远(今织金)水城等驿道相通。由卧这经对叉、老凹坝、平寨,过以那河,
            跨卑忠桥,越喇叭桥而去平远。其中从扒扯河安氏别墅延伸长约4千米一段为料石铺砌,保存完

            整,可容双马并行,当地人称跑马射箭道,又称箭道。
                 威宁川黔滇驿道头塘段 位于草海镇赵山头塘,毛石铺筑。长约3千米,宽2米。南接县

            城,北接盐仓,为秦“五尺道”。
                 威宁观音岩驿道 位于金斗乡营洪,毛石砌筑。现存观音岩至可渡河旧城残段,长约3千
            米,宽1.7米。为秦“五尺道”。



                                                     二 桥 梁



                 毕节地区位处乌蒙山区,由于青藏高原的抬升和冰川消融洪水冲刷,形成了冲沟、切割的
            丛山地貌。桥,成为历史上必不可少的交通设施。毕节地区桥梁大致可分为早期的索桥、浮

            桥、跳磴桥和后来的木桥、石拱桥。今遗存的均为石拱桥。
                 黔西朵泥桥 位于谷里镇境内,建于元代。长36.5米、宽5米,高出水面5米左右。为五孔石

            拱桥,有桥墩4个,呈六角形,块石构成。桥面呈拱形,两边有拦马石。明代,成为龙场九驿中
            谷里驿至水西驿的要冲。年久,桥身风化,拱石缺损,拦马石无存。2004年,建甘棠火电站蓄

            水库,没于水中。
                 大方大渡河桥 位于城东南40千米大方与黔西交界的大渡河上,为水西土目安邦母子捐
            银1150两所建。始筑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二十年(1592)竣工,且于桥头立彝、汉文碑



                                                                                                           296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