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5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八)
P. 315

第二十四篇 文 化


            唱者根据婚丧或其他不同喜庆场合,选用相应民歌曲调演唱。曲调通常无固定名称,一般为
            一、二个或三、四个乐句无限反复;有的具有强烈说唱性,旋律仅在一个相对固定调式音列

            内,随字调高低升降变化。唱词大多为彝语五言韵句。因演唱场合及内容不同,咪谷分为:
            1.走谷。在情场中演唱,多说唱爱情故事。男女均可演唱。代表曲目有《一双彩虹》《珠阿伊

            记述》。2.阿硕。在婚事场中演唱,以历史传说、劝教训世等故事内容为主。多由接送亲双方
            的慕使在喜家室内对唱,宾客中男女歌手也可自由演唱。代表曲目有《放鹅娄记》《嫩尼和阿

            珠》。3.裉咪。在丧事斋祭活动中,在室内或野外特设火塘边演唱。演唱者为前来祭奠人家请
            来的幕使,他人亦可参与演唱。内容以颂扬祖先业绩和劝善行孝故事为主。代表曲目有《戈阿
            娄》《支嘎阿鲁王》。4.细厂把。在丧事及斋祭活动中由布摩演唱,多为道德训诲故事。演唱

            时布摩需着斋祭专用衣帽并执神具。代表曲目有《阿德侯舍哩》。咪谷演唱内容和曲调各有不
            同,严格区分为:婚事场中演唱阿硕,必用彝族婚事歌曲调;情场中演唱的走谷,只能是彝族

            情歌曲调,不能错用。
                 噼啪达 流行在威宁、赫章、大方县彝族村寨,通常在情场中操彝语单口演唱。场地不
            拘,演唱者无专司之人,亦无服装道具,主要通过滑稽幽默的唱词内容和风趣的演唱以逗趣取

            乐。其唱词结构有七言句式和五言句式。七言句式从头至尾似汉族咬头诗,即利用彝语前句末
            尾一字的谐音,引出下句的开头一字。五言句式唱词内容较随意,顺上句之意而溜出下句,似

            顺口溜。代表曲目有《花的喜鹊歇篱笆》《我们来唱噼啪达》。
                 白话鍮 流行在威宁、赫章、大方县彝族村寨,用彝语韵白单口述说。通常在情场中表

            演,在婚、丧、吉庆及闲暇的各种场合也可表演,场地不限。语言结构多为五言句式,具有风
            趣、幽默、滑稽显著特征。有时两人对讲,互相嘲讽、逗趣。代表曲目有《彝人说的花颈马》

            《园中包包白》。


                                                二 苗族民间曲艺



                 洛珰 流行在大方、金沙、黔西、赫章、纳雍等县苗族村寨,因地域和方言土语不同,分

            别称洛签、杜哪、杜胆、不度。洛珰由单人操苗语表演,综合运用说、唱、奏、学艺术手段,
            故事中人物需唱时便唱,需何种乐器演奏时便用何种乐器演奏,并模仿故事中各种人物语调,
            绘声绘色地表现角色感情。洛珰表演不拘场合,婚、丧、节庆、室内外皆可表演。表演者重在

            说而不在演,观众重在听而不在看。表演不需服装道具和化妆。洛珰曲目丰富,现搜集有百余
            个。内容多带有神话传说色彩,其中拟人化故事占相当比重。代表曲目有《安品与满奏》《麻

            幺与龙女》《老虎与狐狸》。
                 署日 流行于赫章、纳雍、大方、毕节等县、市苗族村寨。分为婚、丧场合中演唱和情场

            中演唱。演唱时,两者不可错用。其表演形式为单人操苗语演唱,不择场地,不用服装道具。
            署日唱腔具有强烈说唱性。旋律音仅在一个相对固定调式音列内,随字调高低升降变化。唱词
            结构散、韵相间。代表曲目有《鲁楂和母苏》《白佳与谷绕妮薄》。



                                                                                                           324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