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3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八)
P. 313

第二十四篇 文 化


            哽冗咕(守灵舞),哽晋(分界舞),哽刀模(半夜舞),哽呢(回归舞),哽桑尔(天亮
            舞),哽梯咕(发丧舞),哽娄嗒(卸鼓舞),哽桑嗒(交鼓舞)。舞蹈由3人组成,1人击

            鼓,2人吹笙,均为男性。
                 2.哽朗略。意为打牛饷祭死者,即打戛。织金县西部岩洞口、务卜一带苗区的一种祭祀乐

            舞。由笙、鼓手配合自奏自舞,内容依序有招魂、志哀、祭酒、指路、交牲、祭饭、祭肉、放
            魂、讲姑妈话、发丧。

                 3. 哽咋。又称打鼓芦笙舞,流行在黔西县化屋和织金县龙场箐脚、八步、珠藏。表演分沙
            冈咋和斗哽咋。前者在室内,后者在室外。一般由两人相对舞鼓,两人相对舞笙或一男舞笙率
            男队,一男舞笙率女队,队伍呈圆形绕鼓而舞。



                                                   二 彝族舞蹈



                 祭祀舞 主要有恳合呗,也称铃铛舞、钞子舞和肯沤、肯几俩、跳脚舞。(详见本篇第一
            章第八节二目)向灵体告别时跳。恳合呗无音乐伴奏,主要靠舞者摇响手中的马铃声统一动

            作。唢呐、锣鼓作间隙吹奏和敲击,不直接为舞蹈伴奏。过去恳合呗是彝族斋祭时男性跳的一
            种集体舞。现今,不仅于丧祭时跳,节日、喜庆、农闲时都可以看到执铃而舞者;既有男子,

            也有女子。此舞流传赫章、威宁、纳雍、织金等县彝族村寨。
                 婚嫁舞 1. 阿媚恳。川、滇、黔毗邻彝族婚嫁歌舞,汉语称为酒礼歌舞,彝语称阿媚恳、

            阿署恳、阿摩克,即出嫁姑娘的歌舞。其婚仪程序分为7段:(1)克武克佐(嫁姑娘歌舞开
            始),新娘由哥哥背着加入姑妈和嫂子们组成的舞队中间边歌边走,绕堂屋3圈后,出门下石

            阶,过铜门、银门、金门,进入舞场。(2)咪恳宝(盘歌),新娘进入舞场后坐一旁,由亲友
            中女性面对新娘组成半圆形歌舞队,齐声而歌,牵手而舞。(3)蒙书书(撒麻舞),女家另外
            组织一舞队,以歌舞形式,再现撒麻、薅麻、刈麻、刮麻、洗麻、绩麻、纺线、织布等劳动过

            程。(4)鄱抖恳(量布舞),表现量布为新娘作嫁衣的舞蹈。(5)许姑恳(赠披毡舞),边
            歌边舞,把披毡赠给新娘。(6)能署恳(惜别舞),新娘加入舞队中间,且歌且舞,依依惜

            别。(7)社安娄(金凤飞舞),12人载歌载舞,祝福新娘像金凤鸟,展翅蓝天。
                 2.扯戛摸夺。在威宁县马街一带流行。在新郎家跳。送亲的人返回前夜,新郎家的总管和
            送亲的总管到厨房敬酒时,帮忙的人们,有的把饭箩顶在头上(象征丰衣足食),有的舒着猪

            肠子(象征年年杀猪宰羊),有的背背扇(象征生儿育女),有的舞着鼓满气的猪尿泡(表示
            兴高采烈),一个执火把于前(象征家道兴旺),领舞者手舞白帕,一声吆喝,余舞者纵情欢

            闹,背背扇者学婴儿大哭,拿猪肠子者学猪大叫,其余者则哈哈大笑,或“哦!哦!”大吼。
            接着,众舞者手牵手地歌舞。

                 喜庆舞 1.煞始书(燕麦舞)。模拟群草开垦、撒麦收割、打麦扬糠的舞蹈。逢年过节、喜
            庆丰收皆跳此舞。
                 2.木书署(撒麻舞)。展现挖地、撒麻、薅麻、泡麻、刮麻、绩麻、纺线、洗线、牵线、织



                                                                                                           324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