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5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八)
P. 305

第二十四篇 文 化





                                         第五节 民族民间音乐





                                                   一 彝族音乐



                 歌曲 1.情歌。以反映男女青年爱情生活为主要内容。主要演唱形式为独唱或对唱,也有齐
            唱和简单的二声部合唱。演唱时女声多用假嗓,男声多用真嗓。其下分为:(1) 曲谷,汉语
            直译为玩声音,意即唱歌。由于地域、方言相异,又称确姑歹曲坐。唱词通属彝语五言句式,

            一般是3段为一首,第一、二段比喻,第三段点题。歌曲曲式,基本上是一二三句体或四句体
            的分节歌,也有说唱性的多句体。过去歌场上演唱传统曲谷,有以下程序:斗朵,出门上路的

            歌;谷直候,向天地和歌场酹酒祭拜的歌;谷夜喜,接歌魂的歌;谷夜代,安定歌魂的歌;谷
            口卜,动员开口歌唱的歌;珠曲谷,寻找唱歌对象的歌;咋曲谷,试探对方心意的歌;来言戛
            手着,合心合意地唱三段一首的歌;兜曲谷,争着用歌声打动姑娘的歌;谷卡摩,善于演唱的

            长者演唱的歌;谷鄙腮,鼎敬先灵的歌;噼啪达,逗趣取乐的笑话歌;曲谷莫轰那啥歹,用唢
            呐锣鼓伴奏边唱边舞的歌;谷夜漏,退歌魂的歌;沃曲谷,散场的歌。(2)洒叉,意译为汉

            歌,有的地方称洒谷慕,是受汉族山歌的影响,逐渐形成的一种彝族情歌。歌词用汉族山歌的
            七言四句结构。有的径直用汉语演唱,有的正词用汉语,衬词用彝语;有的把汉语翻成彝语或

            把彝、汉两种语言混合使用。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均保留着彝族音乐的风格。彝族情歌,一般
            都比较高亢粗犷。

                 2.婚事歌曲。无统一名称,有的称阿硕,有的称阿妹凯,有的统称酒礼歌,有的把在女家
            唱的称阿硕,男家唱的称录外。内容有祝颂、诉苦、劝诫、逗趣取乐和叙述天地产生、万物起
            源、先祖历史和民间故事的。按一般礼俗程序有: (1)起程歌。男家,接亲的人们上路前在堂

            屋里唱的歌;(2)马诺。意为有关杜鹃花的问答,在女方家寨门前,姑娘们考问接亲人的歌,
            属这一程序的歌还有脚诺(问路上所见的情况)、喽苦哄(姑娘挡道如何过)、虎启干(狗挡

            道如何过);(3)搓各卜。在彩门,问接亲人的歌;(4)芦果卜。在姑娘家大门前考问接亲
            人的歌;(5)粗粗后。在晚宴上敬酒时,考问接亲人的歌;(6)录外。祝颂歌;(7)曲姐克
            吾。送姑娘的礼仪歌,晚上在堂屋里唱,有的地方称摆夜筵;(8)咪哄。接、送亲双方的慕

            使对唱的长歌,内容比较丰富,有主说摩说、博卖落卖说、舍委保珠说、外录则说;(9)许
            姑。给姑娘赠送披毡的歌,在午夜赠披毡的仪式上唱;(10)漏古阿硕。唱离别诉苦情的歌;

            (11)凯署忍。结束歌舞的歌;(12)辞亲歌。辞别亲人离家的歌;(13)迎亲歌。在男家,
            新娘进大门前唱的歌。由于各地风俗习惯的差异,这些程序的过程和名称亦有所不同。男方家

            把新娘接进门的3天之内,通常要唱阿硕,内容除在女家必唱的外,一般阿硕的名目均可演唱,
            其歌词内容与女家有所区别。婚事歌的旋律,大多比较细腻委婉,深情动人,歌词通属五言句
            式,演唱以对唱、齐唱为主。



                                                                                                           323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