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27
第二十二篇 教育 科学研究
近万人。2003年,经省政府评估验收,毕节市、黔西县实现“两基”达标。全地区初中245所,
在校生34.59万人,初中阶段入学率82.53%,初中生年辍学率为3.04%;初中专任教师1.39万人,
84.03%学历合格;完全中学和高级中学74所,在校学生5.1万人;高中专任教师2223人,53.62%
学历合格。2004年,全地区有初级中学27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4所,初中在校生37.69万人,比
2003年增加1.85万人,初中毛入学率89.14%,是年,织金、纳雍县实现“两基”。全地区初中
专任教师1.46万人,1.22万人学历合格,占84.05%,初中生年辍学率为3.14%,有高(完)中81
所,高中在校生6.15万,高中专任教师2916人,学历合格1715人,占58.81%。毕节一中、大方一
中相继被评为省示范性高中。截至2005年,全地区有初级中学28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2所,初
中在校生38.4万人,初中阶段入学率90.57%,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2.27%;威宁县、赫章县经省
政府评估组检查评估,基本实现“两基”教育目标;有高(完)中86所,在校高中生7.02万人。
是年,全地区共有初级、高级、完全中学422所,为1949年14所的30倍;有初高中生45.42万人,
为1949年末2819人的161倍;有专任教师1.96万人,是1949年末241人的81倍。1977~2005年,全
地区共为普通高等学校输送新生7.69万人。2011年,全地区有初中392所,(其中初级中学288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04所),普通高中学校81所(其中独立高中14所,完全中学65所,十二年
一贯制学校2所);有初中在校生45.16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2.27万人;初中教师2.03万人,高
中教师5682人。
二 思想品德教育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中学执行学部明定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学宗
旨。以忠君尊孔为德育目标。
民国16年(1927),中学每星期一上午举行总理纪念周,由校长主持会议,领读《总理遗
嘱》。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思想。民国17年(1928),提倡固有道
德,主张恢复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民国20年(1931),初中学生上童子军课,实行童
训管理。民国21年(1932),推行新生活教育。抗日战争时期,学校实行导师制,以加强师生
思想和行动控制。民国27年(1938),在校内建立三民主义青年团。民国28年(1939)把礼、
义、廉、耻作为校训,把国民党党员十二条守则作为青年守则在每周总理纪念周上领读或宣
读。并以此为标准考查学生思想言行。学校普遍实行训育制,设训育处管理考核学生的思想言
行。民国30年(1941),贵州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重申行政院《整顿教育令》和教育部
的《整顿学风令》,要求学生当一意为学,涵养身心,禀古人思不出位之训诫,奉总理三民主
义为依归。如再有甘受反动派之利用,仍前嚣张恣行越轨者,政府为爱护青年,贯彻整饬学风
计,唯有执法严绳,以治反动派者治之。学校先后开设《党义》《公民》课程以约束学生。对
担任训育主任和公民课教员的资历,均需送省教育厅审查检定。民国32年(1943)省教育厅制
发《学生自治会规则》,规定学生自治会为学生课外活动的唯一组织,以在校内组织为限,不
得有校与校之间的联合组织,并不得以某校学生自治会的名义参加校外各种团体组织活动。
2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