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30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件,加强对中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组织开展示范校评估活动。



                                                      三 教     学



                   学制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清政府规定中学堂修业期为5年,开设12门课程,每
              周上课36小时。民国11年(1922),规定学制6年,高、初中各3年,除大定中学在民国18年

              (1929)前实行4年制外,其余中学均按此规定执行,沿至民国38年(1949)。1951年10月,国
              家颁布中等学校新学制,规定中学为初高两级各3年。1954年9月,贵州省教育厅选定38所完全
              中学试验两年制的高中文理分科,大方中学和金沙中学参与试验。是年10月,省教育厅通知停

              止试验。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改中学学制为4年,初高中各2年。1970年秋季起
              开始招收2年制高中生。1976后,初中恢复3年制。1981年秋季起,毕节一中、黔西一中恢复招

              收3年制高中,其他中学的高中仍为2年制。1982年秋季起,其他中学部分开始招收3年制高中新
              生,至1985年,2年制高中全部过渡为3年制高中。截至2011年,全地区中学均实行6年制,初高
              中各修业3年。

                   课程设置 民国28~29年(1939~1940),4次修订中学的课程设置。民国29年(1940),
              初中开公民、体育、童子军、国文、算术、博物、生理卫生、化学、物理、历史、地理、劳

              动、图画、音乐;高中开设公民、体育、军事训练(女生学军事看护)、国文、外国语、算
              学、生物、矿物、化学、物理、历史、地理、劳动、图画、音乐。各校可视地方情况至第三

              学年起酌设简易职业科目。这一规定,基本沿用至民国38年(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
              期,人民政府施行维持原状、逐步改造的教育工作方针,中学废除训导制度和《公民》《军

              训》《童子军》课程及教材,开设《政治经济学》《中国革命读本》,其余课程和修业年限未
              变。1950年9月,中学执行省文教厅制定的《贵州省中等学校每周课程时数表》,规定开设国
              文、政治、常识、数学、生物、化学、物理、历史、地理、生理卫生、外国语、体育、音乐、

              美术和制图课。初中每周授课30~31课时,高中每周授课31~32课时。1953年7月后,执行国家
              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此后,中学教学计划屡有修改。1963年7月

              起,执行国家教育部《关于实行全日制中、小学新教学计划(草案)的通知》。1966~1976
              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执行原教学计划,废止原中学教材,使用省编或自编教材,有
              的中学还使用过四川省简阳县和上海市编写的教材。开设学习毛泽东著作、语文、数学、工

              业基础知识、农业基础知识、革命文艺、军体课。每天上午安排30分钟学《毛主席语录》,
              称为天天读。

                   1978年,国家教育部颁发《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1981年,颁发
              《全日制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修订意见》《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和

              《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单科性、选修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中学执行以上计划和意见,
              开设政治、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生理卫生、地理、历史、音乐、美术、体
              育13门必修课。高中三年级上学期开人口教育讲座。规定每学年初中集中两周,高中集中四周



            246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