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31
第二十二篇 教育 科学研究
进行劳动技术教育。还规定高中二、三年级开设选修学科。1988年,区内中学限于条件,没实
行单科性的选修也没真正做到文科和理科的选修。出现按照高考科目开设课程,从高一或高二
实行文理分科,学文科的不学物理、化学;学理科的不学地理、历史。部分学校缺老师,不能
开齐教学计划规定开设的课程或不能开足规定课时,部分区、乡中学因缺乏教师而停开外语
课。2002年起,执行贵州省教育厅颁发《贵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意见》,七
年级每周思想品德课3节,八、九年级每周2节。语文、数学课各年级每周均为5节。外语每周各
年级均为4节。历史与社会(历史、地理)七、八年级每周各2节,九年级各1节。科学、生物
七、八年级各2节;物理八年级每周2节,九年级每周3节;化学九年级每周3节。体育与健康每
周3节。音乐、美术(艺术)各年级每周均1节。综合实践活动七年级每周3节,八、九年级每周
2节。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七、八、九年级每周均为2节。周课时34节。学年总课时七、八年级
为1190节,九年级为1122节。1996年3月26日,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
课程计划(试验)》,后逐步在全国各地实施。高级中学均按此课程计划安排教学工作。
2002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的通知》和《关于印发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等七科教学大纲的通知》,区内教育系统结合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按
此课程计划安排教学工作。
仪器设备及教学实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学教学设备极为简陋,仅有个别学校有
少量简单理化仪器供老师演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学各科教学设备逐步得到改善。
1953年起,省教育厅统配给各中学部分理、化、生仪器。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省终止统配仪器。
1976年10月后,由各地自行购买教学仪器。1984年,省财政拨仪器专款给省教育厅集中掌
握,计划分配。是年5月,地区教育局成立教学仪器站,承担为全地区中小学配发教学仪器任
务。1984~1988年,省地两级财政拨款212.4万元,购置教学仪器安排给21所完全中学和52所初
中,并给毕节一中配备微机。区内各县自筹经费25.3万元,给新配仪器的学校购置实验桌、凳、
柜、架。已配发仪器的学校,基本做到有实验室、保管员、仪器柜、实验桌凳、实验员。地、
县教育局对教学仪器的配置和管理做到有机构、人员、库房。1986年,地区教学仪器站培训初
中物理实验员33人;组织全地区8个县的教学仪器专职干部和分管的教育局长到北京参观国际教
具展览;组织部分教学仪器站人员和重点中学实验室负责人赴川、鄂、湘三省学习、参观。对
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省、地重点中学基本做到分组实验;一般中学可做单项分组实验;区
镇中学分组实验能力不足。1987年,全地区评选出中学实验室先进集体21个,先进个人28名。
1988年4月12日,地区教育局、省教委在毕节召开表彰大会,毕节七中、威宁中水初中、大方
理化中学、赫章一中物理教研组被评为先进集体,王桂芬、文茂琴、余朝源、易烈强、萧国朝
被评为先讲个人,获省教委的表彰和奖励。1989年,毕节地区投入教学仪器专款70万元,给71
所中学配备教学仪器,占总校数的62.28%。对各县重点中学的教学仪器继续填平补齐。按完中
一类标准配备织金一中全套教学仪器设备。省检查组抽查赫章、大方、黔西县的实验室建设,
对重点中学实验室建设作出整齐、清洁、初具规模的评价。电化教学迅速,据是年统计,全地
2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