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24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全校学生每年接受一次体格检查。1988年,省教委、省卫生厅联合检测组到毕节地区进行学生
              健康检测,确定毕节二小、四小为学生健康监测试点学校。1990年,地区教育局召开全地区小

              学健康教育试点工作会议,确定每县一所小学为学生健康测试试点学校。1991年10月地区教育
              局与地区卫生局、防疫站联合在威宁一小召开全地区小学卫生健康教育现场会,推广该校卫生

              工作经验。1992年,地区教育局拟发《关于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要求各县校采
              取措施,切实减轻小学生学习负担。是年,贯彻国务院《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

              作条例》,执行《贵州省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检查评估细则》,开展中小学生驱虫工作,全地区
              给近3万中小学生驱虫。1993年,给全地区10万余中小学生服药驱虫。同时抽查各县城中小学健
              康教育、卫生工作及驱虫情况。1995年,根据省教委的安排,地区教育局抽调30人员组成学生

              体质、健康状况检测队,抽查3000多名中、小学生。2003年,地区教育局多次召开全地区教育
              系统“非典”防治工作会议,制定工作预案和措施,拨款10万元用于农村学校增设卫生设施。

              坚持每日零报告制度,防治工作有序进行,不仅有效控制“非典”的传入,并有效控制其他传
              染病的传播。
                   2006年,举办全区查验预防接种证培训班并部署全区中小学(幼儿园)预防接种验证工

              作,在中小学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活动。2009年,全区新农村卫生校园工程投入资金670
              万元,新改扩建厕所32个,建筑面积3180平方米,农村中小学卫生差的状况得以显著改善。




                                             第四节     中学教育




                                                     一 发展概况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八月,废止科举,设置学堂;十月,大定知府史鸾书将府城北门

              万松书院改为官立中学堂,次年十一月,改为官立师范简易科。宣统元年(1909),官立师范
              简易科改为初级师范完全科,附设中学2个班,至辛亥革命时停办。

                   民国2年(1913),大定县在县立第一初高等两级小学校内增设中学1个班,后因经费困
              难,改送省城中学肄业。民国11年(1922),贯彻国家教育部“壬戌学制”,初级中学划归县
              办。民国12年(1923)2月,大定县成立私立中学预备社;民国14年4月,成立大定县私立初级

              中学,次年改为县立。民国14年(1925)秋,织金县王仲芳创办私立初级中学,自任校长。民
              国15年,黔西县创办县立初级中学。民国20年(1931),毕节县创办县立初级中学,至民国26

              年(1937)第四行政督察区除威宁、水城县尚未建起中学外,其余县均已建立县立初级中学或
              在县立初级职业学校内附设初中班。全专区中学数占全省中学数的8.69%,在校学生534人,约

              占全省学生总数的4.28%。是年,全专区有190.04万人口,每万人中受中等教育的2.8人;全省人
              1030.25万人,每万人中受中等教育的为10人。1937~1945年,省教育厅鼓励集资办县立中学,
              提倡私人和社会团体办初级中学,中学教育得以发展。民国27年(1938),黔西县立初级中学



            245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