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21
第二十二篇 教育 科学研究
语、社会、自然、算术、劳作、美术、体育、音乐等学科。低年级每周总课时为1140分钟,中
年级为1320分钟,高年级为1580分钟。民国37年,设有公民训练、音乐、体育、国语、算术、
社会、自然、美术、劳作;课外团体活动。每周总课时低年级1170分钟,中年级1470~1500分
钟、高年级1650分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几经更动,各县大部分小学校按国家教育部和
省教育厅的规定执行。1955年,各县小学执行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小学(四、二)制教学计
划》,依次开设语文、算术、地理、自然、体育、唱歌、图画、手工劳动等课程。每周上课:
1~4年级24课时,5~6年级26课时。是年,根据国家教育部通知,取消周会课,1957年恢复。
1963~1965年,全专区小学执行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小学教学计划(草案)》,开设周
会、语文、数学、历史、地理、自然、生产常识、体育、音乐、图画、手工课,要求四年级以
上的学生每年劳动半个月。1966~1975,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各县小学的教学工作紊乱。
1975年9月起,根据省教育厅的通知,各校自行安排教学计划。1984年,执行省教育厅制定的
《贵州省农村六年制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和《贵州省农村初级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
案)》,开设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常识、体育、音乐、美术课,一、二、三年级为每周上
23课时,四、五年级上24课时,六年级上25课时。2002年起,根据贵州省教育厅拟发《贵州省
教育厅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小学开设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
学、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一、二年级周26课时,三至六
年级周为30课时。学年总课时一、二年级910课时,三至六年级1050课时。义务教育阶段全年共
计52周,其中上课时间35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
13周。要求各小学开齐、开足课程,按课程计划安排学校教学工作。
教材 清末时期,各小学堂除沿用《三字经》《百家姓》《孝经》《四书》《礼记》外,
还采用清政府学部审定的教科书:《最新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
《最新初等小学笔算教科书》《蒙学堂中国地理教科书》《蒙学堂外国地理教科书》《蒙学堂
经训修身教科书》《初等博物教科书》《初等小学格致》《初等小学生理卫生》《毛笔习字
帖》《初等铅笔字帖》《最新初等小学珠算教科书》《蒙学动物教科书》《蒙学植物教科书》
《国民唱歌集》《普通体操》。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至民国元年(1912),威宁石门坎教
会学堂曾以《苗族原始读本》《圣经》《马可福音》《马太福音》《新约全书》作主要教材。
民国时期使用的教材有:国家教育部统一编辑出版的统编教材;地方出版单位按国家制定
的课程标准编辑出版的教材;省教育厅组织编写的乡土教材。民国13年(1924)前后,大定县
督学向渭川编写《正蒙一得》(后更名《国学初基》),作为县内部分小学的启蒙识字课本。
民国20~29年(1931~1940),各县小学均采用经教育部审定的各科教科书。民国30年,乡镇
中心小学、保国民小学采用贵阳文通书局按国家教育部规定标准编写出版的《文通初小国语教
科书》《文通初小算术教科书》《文通高小国语教科书》《文通高小算术教科书》,同时采用
省教育厅编写的乡土教材:《贵州地理》《贵州出产的水银》《贵州出产的桐油》。民国36年
(1947)后,各县小学均采用教育部编辑出版的《初小国语常识》《初小算术》《高小语文》
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