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16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后迁至马踏乡大瓦房,主要招收苗族、彝族子女。民国24年(1935),相继在各地办起两年
              制的短期小学和民众学校,据统计,仅威宁县就有短期小学10所、民众学校19所。民国26年

              (1937),爱国华侨胡文虎捐资在贵州省兴建20所小学。其中第四行政督察区有省立威宁石门
              坎小学、水城以角小学。民国30年,全省共有省立小学30所,其中第四行政督察区有省立水城

              初级小学、威宁初级小学和毕节师范附属小学。民国31年,有小学787所,学生5.12万人,教职
              员2381人。民国34年(1945),当局规定质量重于数量之原则,各县暂缓增设学校,以谋现有

              学校之充实。借此整顿之名,任意裁并学校。据报:威宁县裁撤学校总数的四分之三以上。至
              民国37年,根据贵州省政府颁发的《县级机构调整方案》,第四行政督察区调整所属县的中心
              学校及保国民学校裁减乡镇国民学校15所、保国民学校216所。民国38年(1949),小学减少至

              262所,教师968人。1949~1950年,农村小学大都停办,仅存小学85所,教职工563人。随着土
              地改革运动的开展和国民经济状况的好转,小学教育逐步恢复。1952年底,全专区小学增至797

              所,在校学生8.8万人,教职工2187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4.6%。1953~1956年,全地区小学
              教育工作着重克服学校内部的混乱状况,使教育秩序走向正常。1957年,全专区小学增到2725
              所,在校学生22.55万人,教职工5771人。1958年,实行教育大跃进,全专区小学增至4424所,

              在校学生40.76万人,教职工1.52万人,分别为1957年的1.62倍、1.81倍、2.64倍。大量的学校学
              生增加,师资严重不足,加上师生参加生产劳动过多,正常教学秩序被打乱,教育质量下降。

              1961年起,贯彻国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1962年底,全专区小学校调整为1666
              所,在校学生11.24万人,教职工5897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24%。1964年,毕节专区贯彻执行

              中共中央关于推行“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指示,办好全日制公办小学的同时,民
              办小学和耕读小学发展较快。1965年底,全区共有小学4636所,在校学生32.83万人,教职工

              1.06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74.6%。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全专区全部停办耕读小
              学,是年秋学校“停课闹革命”至次年3月“复课闹革命”,学校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教师被批
              判,学校的教学秩序被打乱。1968年,各县小学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进驻各县城关小学领导“斗、批、改”运动,农村由贫下中农管理学校。1969年,不少公办小
              学相继下放给生产大队办,不少公办小学教师被调回家乡所在地任教,大部分民办小学自行解

              散,教师回乡参加农业劳动,严重影响小学教育。
                   1971年秋,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厂矿企业办学的倡导,黔西红林机械厂、大方金江机械
              厂、大方猫场硫磺厂、大方马干山牧垦场、赫章妈姑铅锌矿、赫章113地质队、金沙大水农场先

              后办起子弟小学,除招收本单位职工子弟入学外,还招收附近的适龄儿童入学。同时,要求把
              学校办到群众家门口,读小学不出队、读初中不出社、读高中不出区。各县区中心完小和部分

              公社小学先后附设初中班,有的小学甚至附设高中班。小学校的校舍、教学设备被畸形发展的
              初、高中占用,大部分骨干教师被抽到中学班任教,许多不具备教师条件的人通过各种途径填

              充到小学教师队伍中,小学教师素质大为降低。
                   1978~1979年,国家实施教育整顿,各县相继将县城以上完小收归县教育局管理,并
              先后确定10所小学为县属重点小学。至1984年秋,全地区大部分小学不再办初中班,师



            245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