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12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望的塾师有37人。康熙年间有游翰、黄连峰、黄开元(彝);乾隆年间有彭先生、黄询、杨春
华、董德声、吴应鸿、董纹;嘉庆年间有董纯、董德峻、董纹、简朝贵、董拳龙;道光年间有
白绘之、白统英、白绍英、章永绣;咸丰、同治年间有黄恩永(彝)、黄道中(彝)、简明
材;光绪年间有王裕昌、徐礼和、简超、黄锡滨、梁维常、刘琅、刘瑰、彭贤书、黄宗、饶和
清、简成章、穆惠堂、刘鲁凡、陈熙堂、李禾农(彝)。毕节县私塾中较有声望的有罗体善、
吴应征、翟麟观、唐世斌、王晓(彝)、路灜洲等。罗体善及其弟罗继善、其侄罗国良均为举
人,3人相继开办私塾馆80余年;唐世斌及其子唐国棋、孙唐正镛、曾孙唐天珏4代为帅,连续
办学105年;王晓家设私塾,后由其子王作斌、孙王心田相继接办,历时80年。中华民国时期,
一些交通不便的城镇及广大农村,仍有不少私塾。威宁仅城关就有20余所,小海区有8所;金沙
县城周围较有声望的塾师就有30人之多。民国37年(1948)黔西县26个乡镇中,23个乡镇共有
私塾44所。该县锦星乡自民国8年(1919)至1952年,共办过私塾48所,塾师42人。
2.办学形式。私塾办学形式概有4种类型。(1)延馆。由一个或几个村寨自愿结合,推选
学东,确定馆地,延聘塾师授业,塾师报酬和生活资料,经商定后分摊,这种形式较为普遍,
占私塾的绝大部分。(2)门馆。塾师在家或租房自行坐馆授业,酬金按塾师规定,分期或一次
交纳。(3)族馆。由宗族利用宗祠设馆,用宗族公产收入付给塾师报酬,专收本族子弟入学。
(4)专馆。由有钱人家在家设馆,专为自己子弟和个别至亲好友子弟而设,报酬由设馆者和塾
师商定。
3.教材教法。私塾对入学年龄、教学内容、学习年限均无统一规定,使用教材由垫师自
由选用,对启蒙阶段学生,一般使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
后,则学习四书五经和有关诗、文选集。私塾因学生程度不同,使用教材各异,其教学方法采
用个别授课。教学中注意读书、写字和作文训练。读书分为教书(教师逐句教读讲解)、背书
和理书(复习),读过的书要求全部背诵。写字先由教师把着手写,进而描红,最后进行临
帖,每天都必须进行写字练习,塾师圈改。作文先从模仿入手,然后逐步提高。
4.管理制度。私塾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惯例。一
是校历。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后上学,至十月初一放假。其间端阳节、中秋节及孔子诞辰纪念
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分别放假1~3天。二是校规。塾馆正壁上一般供奉“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牌位,学生上学和放学时,必须在牌位前鞠躬作揖。塾师为管理学生备有警告学生的戒
枋,惩罚学生的戒尺,解手外出的签片。三是塾师报酬。一般根据学额数量,年龄大小,知识
多寡以及教学要求的不同,由承办者和塾师商定。蒙童每年付大米约100斤,逢年过节家长带子
女拜节送礼,孔子诞辰日,学东集资设宴,既为孔子祝寿,同时请塾师赴宴,以表敬意。四是
师生数额。每馆学生数十人不等,一塾一师为多。
2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