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3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203

第二十二篇 教育 科学研究


            对体质虚弱的老年病人尤为适宜。1999年获地区科技进步四等奖。
                 民族医药 各民族在医药上都有悠久的历史。唐宋以来,苗医走村串寨或摆摊设点,用草

            药和飞禽走兽骨骼为人治病,所用药物被称为“苗药”;回族中有从事医药专业的回回医人,
            编纂有《回回药方》。彝族、布依、仡佬族,都在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认识大量药

            草,创造不少有效的单方验方。在治法上,除用药物内服外敷之外,尚有拍法、槌法、刮法、
            按法、放血、刺割等外治疗法。至今,苗族用中草药外敷治疗骨折,彝族用中草药治肾炎,布

            依族用中草药止咳化痰,均有显著疗效,药物易得,经济方便。1985~1987年,地区中药材资
            源普查中,收集、筛选各民族中疗效较好的常用药物122种,其中苗药76种,彝族24种,布依族
            19种,其他民族3种。



                                        四 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科技



                 妇幼保健 1.新法接生技术推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居民生小孩均请接生婆用土法助
            产,产妇和幼儿死亡率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广新法接生,使威胁母婴的产褥热、破

            伤风疾病得到有效控制。1988年,全地区农村的新法接生率达81.06%,其中金沙县新法接生率
            达到98.36%,产前检查、产后随访率均达96.72%,达到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新法接生县级标准,

            成为地区内第一个新法接生达标县。
                 2.毕节县城集体儿童营养状况调查。1985年,地区卫校调查行署幼儿园和地区商业托儿所的

            儿童,发现儿童营养搭配不合理,糖占57%、脂肪占34%,蛋白质占9%;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
            入量尤低,维A仅达国家标准的4.5%~18%,矿物质仅达标准的23%~28%。建议幼儿园、托儿

            所及各家庭重视儿童营养,合理搭配蛋白质、钙、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品。
                 3.孕产妇和婴幼儿死因调查。1990年,地、县卫生部门,调查毕节、大方、黔西、赫章县
            城关1985~1987年孕产妇及婴幼儿死因,共抽查常住居民44.86万人,孕产妇死亡率为20.5/万至

            33.8/万,是国家规定控制水平4/万至5/万的5.12~6.76倍,死亡原因依次为产前出血、产褥热、
            妊高症和心脏病,婴儿死亡率为83.7‰~140‰,是国家要求控制标准2.4~4倍。婴儿死亡原因

            依次为肺炎、腹泻、营养不良、破伤风;新生儿依次为窒息、肺炎、破伤风、早产;围产儿死
            胎为妊娠并发症、先天畸形;围产儿死产为产时妊娠并发症;产后一周内死亡为窒息、肺炎、
            破伤风、早产。此调查报送联合国卫生组织,被调查县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人口基金

            会提供医疗设备的援助。
                 计划生育 1.计划生育技术的进展。20世纪60年代,主要采用有口服避孕药、避孕套、涂阴

            道药膏、上阴道隔膜和药膜、在宫内置避孕环等避孕技术;人工流产技术先是刮宫流产法,以
            后推广早期人工流产负压吸胎术;对中期妊娠引产,普遍采用水囊加催产素,并推广天花粉引

            产新技术。1978年,地区医院试用0.5%雷佛奴尔羊膜腔内引产成功,此法简便安全,有效率达
            99%。70年代普遍采用潘氏经复法做绝术手术。1983年,地区医院改绝育手术为经腹输卵管抽心
            近端结扎法,降低复孕率,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263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