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8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198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妊娠破裂腹腔流出的血液利用技术,改血液中加抗凝剂为不加抗凝剂输入患者,经应用10例,效
果良好。此后6年,应用21例,总回输血量1.57万毫克,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伤口均在1期愈合。这
项技术对患者恢复血量起到重要作用,并减轻其经济负担。1988年获地区科技进步四等奖。
(2)输卵管显微外科吻合试验。1984年,威宁县医院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开展输卵管离
体吻合试验。先在鼠、兔、狗等动物身上实施,1985年应用于患病人员临床。至1988年,选用
SXP-1双人双目手术显微镜,在放大6倍下为17名妇女施行输卵管复通术,均获成功,1988年4月
以前的10例,已有8例复孕。1989年获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3)酶联法、放免法和乳凝法诊断早期妊娠研究。1989~1990年,地区医院进行研究。据
对早期妊娠的诊断结果,其准确率为:酶联法99.5%,放免法98%,乳凝法92.4%。操作比较,
酶联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适于基层医院。1991年获地区科技进步四等奖。
(4)剖宫产术子宫切口单层缝合法。1990年10月起,地区医院改剖宫产术子宫下段切口双
层缝合法为单层缝合法,临床应用158例,均取得良好效果,均未产生并发症。单层缝合法减
少缝合层次,缩短手术时间,对失血休克、子宫痛的患者尤为重要;止血效果,切口愈合均
好;疤痕组织少,子宫下段可恢复原解剖形态;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1995年获地区科技进步
四等奖。
(5)小剂量氨甲蝶呤静注治疗异位妊娠。1993年,地区医院引进创新氨甲蝶呤局部注射
治疗异位妊娠技术。是年,该院收治异位妊娠85例,手术68例,用氨甲蝶呤治疗17例,调整用
药剂量到最低有效量,有效率达94.12%。小剂量氨甲蝶呤安全性大,基本无明显副作用,操作
简便,无创伤,可免除患者受手术的痛苦,对要求保留生育机能者,可获得再次妊娠的机会。
1995年获地区科技进步四等奖。
(6)新式剖宫产术临床应用。2000~2003年,地区妇幼保健院引进新式剖宫产术,实施
136例,与传统剖宫术(对照)比较,手术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缩短;术后损伤和干扰较小,
切口暴露时间短,产妇术后恢复快,进食早,有利乳汁分泌和母乳喂养。住院天数平均为
5.44±1.21天,对照为6.97±4.02天,新法减少产妇住院天数和费用;手术方法容易掌握,并未
发现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与后遗症。2004年获地区科技进步四等奖。
儿科 1.儿科疾病治疗技术演变。20世纪60~70年代初,地、县医院先后建立儿科病房。
1964年,地区医院用阿司匹林试治小儿胆道蛔虫成功。70年代各县医院陆续应用侧脑室穿刺和
头皮静脉输液术;将莨菪类药物用于治疗抗感染休克,治疗小儿肺炎、急性肾炎。1974年,地
区医院应用双氧水稀释静脉注射液治疗缺氧患儿200多例,效果良好,使心衰、循环衰竭、呼吸
衰竭的患儿转危为安。80年代,地区医院和部分县医院采取联合化疗治疗白血病,超雾化吸入
治疗呼吸系统病,复温法治疗硬肿症,地高辛储积疗法治疗心功能不全,综合疗法治疗高胆红
素症,蓝光与人血蛋白治疗黄疸,“神灯”(DTD)治疗腹泻与肺炎等,均获得成效。
2.骨髓诊断对儿童贫血原因探讨。1981~1987年,地区医院从住院的小儿病例中,抽出经
骨髓穿刺检查的355例中度、重度、极度贫血病例进行研究。研究确认由于营养不良造成贫血的
(主要缺铁)190例,占53.52%,其他原因造成贫血的,占46.48%。据此,提出针对性治疗方
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