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1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201
第二十二篇 教育 科学研究
秦克勋撰《伤寒论证》,冯云祥撰《经世人术》。大定人胡至中撰《保幼集》《外科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组织人员,帮助中医名家总结撰写其医技思想和医技专著。先后
撰写有:汪振华《金匮肾气丸的临床应用》《中医治疗传染性肝炎》,周济民的《中医治疗
小儿肺门淋巴结核的体会》《中医治疗小儿腹泻的经验》《中医治疗麻疹并发肺炎91例临床观
察》,李道生的《七厘定痛散介绍》,刘新基的《归脾汤治疗胃神经官能症》,黄瀚琼的《蠲
痛合剂治疗胃脘痛》,汪度的《桂枝汤加碱治疗血崩症》等。合计29篇,汇编成《中医临床参
考资料》一书。此后,各县陆续开展撰写中医学术论文、整理学术资料的活动,毕节、大方、
织金、金沙等县还收集部分秘方、验方。1972年,地区卫生局、科技局联合举办毕节地区中医
中药展览,展出这些论文、秘方、验方,并遴选出部分汇编成册。1985~1987年,地区进行中
药材资源普查时,收集民间单方、验方1560个。
2.中医科研。(1)汪振华学术思想及医疗经验整理。1984~1985年,地区医院中医科完
成,整理内容分为小传、学术思想、医疗经验、验方选载4部分,被收入贵州省卫生厅编辑出版
的《医林拔萃》一书。1986年获地区科技进步四等奖。
(2)中草药制剂复方八瓣花痔膏的临床应用。1983~1986年,织金县中医院以八瓣花等3
种中药配制成复方八瓣花痔膏,治疗痔疮患者200例,有效率97%,平均疗程7天。该院和贵阳市
南明区肛肠医院,用八瓣花痔膏代替抗生素试用于作肛门手术100例观察,均有较强的镇痛、消
炎作用。此膏疗程短、无痛苦、无副作用,药源丰富、价廉,对其他炎性肿疡亦有效。1986年
获地区科技进步四等奖。
(3)触指诊断法。地区中医院医生刘宗明根据人体经络在右手五个指头上的分布及相互
衔接,经多年实践研究,形成触指诊断法。此法与四诊参合应用或单独应用,均有较高的准确
性。1989年获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4)周楣声简易针灸疗法简介及临床验证。威宁县医院学习安徽省名老中医周楣声取少
商、老商、少冲、少泽、悬钟、阴交、命门、肩并等穴位,及其独创的阳陵三针法,用于临
床,治疗痄腮、鼻衄、落枕、痢疾及婴儿腹泻、湿疹、瘰疠、麦粒肿、急性腰扭伤、经痛等9种
疾病,均取得较好疗效,1990年获地区科技进步四等奖。
(5)天麻头痛胶囊和降压胶囊临床应用。1995~1997年,地区中医院以天麻为主,研制成
天麻头痛胶囊Ⅰ、Ⅱ号,天麻降压胶囊Ⅰ、Ⅱ号,经489例临床试验,对治疗头痛和降低血压有
效率均在90%以上,效果显著,对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均无任何副作用,使用安全,药价
低。1999年获地区科技进步四等奖。
中西医结合 1.中西医结合进展。20世纪50年代末,地、县医院普遍开展西医学习中医的活
动。黔西县医院试用胎盘血作穴位注射治疗神经衰弱、用梅花针作穴位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
地区中医院建立时即设置有常规检验和X线设备,以后逐步增加B超等多种设备,实现中医诊断
更为借助西医手段。各县中医院从建院开始,即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设置检验、放射、扫描
设备。在诊断上除门诊仍以“四诊”“八纲”为主外,住院部则采用较多的西医手段,用西医
名称逐步代替中医名词术语。在治疗上,中西药并用,还采用切割、引流、电疗、输血等西医
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