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6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186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伤寒肠出血治疗。经对71例患者进行试验,氟美松组45例,对照组26例,药物以庆大霉素加痢
特灵或氟哌酸为主,兼用6-氨基乙酸、止血敏、安络血,出血量大者多次输血。据试验结果,
其止血时间,氟美松为3.2±1.95天,对照组为5.1±3.4天。证明肾上腺皮质素有提高止血的疗
效。此后该院用此技术治疗伤寒肠出血,效果普遍良好。1993年获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3)氟哌酸治疗伤寒观察。1998年,大方县医院在确诊为伤寒的21例患者中,用随机方法
分为氟哌酸组10例,氯霉素组11例,均不用激素和退热剂。据治疗结果,氟哌酸组疗程12~14
天,退热时间平均为5.5±2.32天,治愈率100%;氯霉素疗程13~28天,退热时间平均为9.36±4.88
天,治愈率63%。两组均未见副作用,结论:氟哌酸是当前治疗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等疾病较为
理想的药物之一。此技术解决了用抗生素治疗伤寒存在的耐药伤寒菌株逐渐增多的难题。此后几
年,该院用氟哌酸治疗伤寒,均取得较好的疗效。1995年获地区科技进步四等奖。
(4)清开灵注射液治疗伤寒疗效观察。1994~1995年,地区中医院在用常规西药治疗伤
寒患者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加用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此药方为牛黄、水牛角、黄
芩、金银花、栀子等制成的中药复方制剂,临床多使用于肝炎,尚未用于伤寒患者。经毕节
地区中医院治疗40例观察,平均退热时间为148小时,平均治愈时间为16±7天;只用西药治疗
的40例,平均退热时间264小时,平均治愈时间为23±9天,差异明显。清开灵注射液无毒副作
用,安全、价廉,使用方便,适合基层医院推广。1996年,获地区科技进步四等奖。
6.艾滋病预防。(1)毕节地区个体献血员艾滋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1995~1996年,地
区中心血站对5787名个体献血者进行艾滋病毒(HIV)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明确当时地区内献血
者未出现HIV感染。调查在地、县建立较先进可靠的HIV感染检测实验室,引进自动标仪等先进
检验设备,在毕节市、黔西、织金、威宁、纳雍县成立监测点,开展HIV检测的常规服务。1998
年获地区科技进步四等奖。
(2)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2002~2003年,属全省调查项目,毕节、大方、织金、纳雍
等6县市参加。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毕节市戒毒所250名戒毒人员进行采样初筛,HIV阳性4
例,送省做确认试验,HIV感染1例;对毕节市10多家娱乐场所150多名服务人员进行HIV感染调
查,初筛结果送省确认试验,未发现感染者。通过调查,在区内设艾滋病监督点4个,其中国家
级2个(织金、纳雍)、省级2个(毕节、织金)。
地方病研治 1.地氟病调查与预防。(1)地方性食物氟中毒调研。1976~1978年,贵阳医
学院、省环境监测站、毕节地区卫生防疫站、毕节县卫生防疫站组成科研协作组,调查毕节县
地氟病致病原因。据查,毕节县98%的饮用水含氟量低于国家卫生标准下限值,不存在水氟中
毒因素。在食物中,玉米、辣椒等常用食物收获时用煤火烘烤,以后长期在室内存放,受燃煤
放出的氟化物污染,含氟量高,长春区辣椒含氟量每千克含430毫克,1978年获国家和省科学
大会奖。
(2)煤火烘烤粮食对含氟影响试验。1981~1982年,毕节县卫生防疫站将收获后的小麦、
玉米、稻谷、大豆、菜豆,分别装入单层纱布袋内,挂在实验室火炉上方,煤含氟量80~200毫
3
克,晚上关闭门窗后,室内空气含氟量0.05mg/m 。烘烤前粮豆的含氟量在1.4~4.8毫克之间。烘
2620